關注城市新負翁負婆現象 負債讓人歡喜讓人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5日 07:34 CCTV《中國財經報道》 | |||||||||
《中國財經報道》播出節目《關注城市負翁負婆現象》,以下為節目內容。 主持人:這期財經調查我們調查的是負翁,這個“負”可不是財富的富,而是負債的負。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超前消費,負債消費,這幾年儼然已經成了潮流,然而在超前擁有了更多財富過后,不少人卻感嘆,背著債過日子實在不是滋味,于是只能自我解嘲地說,我是負翁,負債的負!那么,債是怎么背上的?咱們不妨先來認識幾位這樣的負翁和負婆
北京:捂緊錢袋過日子 家住北京的張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建筑設計師,而且在同一家單位上班,當我們來到他家采訪的時候,正趕上張先生發工資,小兩口拿著工資條一項一項地計劃這個月的花銷。 張先生:“這個月就這些錢,呦,怎么直線下降呢?這些錢用來還房錢。” 女主人王女士告訴我們,每個月發工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銀行還車貸和房貸,2002年,在他們工作兩年之后,貸款49萬買了這套總價62萬的房子。一年后由于小區的交通不夠便利,又貸款買了輛車,車貸和房貸加起來,一個月得交給銀行4000多元錢。原來單位效益好的時候兩口子并不覺得有什么壓力,但天有不測風云,最近單位的情況讓他們犯了愁。 張先生:“原來還是挺好的,我們倆怎么著也得一個月也得一萬小兩萬塊錢,然后那樣的話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最近非典之后反正就是整個建筑行業也有點萎縮,反正到最后就是感覺到壓力還是增大了一點。而且我們貸了二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誰也說不準,不想肯定還不行,所以現在有錢還是盡量攢。” 俗話說開源節流,單位效益不好,“開源”就沒了希望,于是小兩口就只有在“節流”上想辦法了。一直是攝影發燒友的張先生暫時收起自己的夢想了,去年就相中的一款相機到現在也沒敢買。張先生說,工資減了,暫時放棄業余愛好還是小事,最讓他擔心的還是消費信貸環境的變化。張先生:本來是這樣,首付多少月供多少,我錢包里還能剩多少,我本來都算計好了,可是現在一下子央行它這一調利率,等于在我錢包里絞一大豁口,這東西,錢就等于往外每月多流,關鍵這倒算了,漲一次也倒無所謂,我就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再來一剪刀,我還得流多少,這心里一下就沒底了。 青島:痛并快樂著 和張先生比起來,青島的宋志似乎膽子更大,今年三十出頭的宋志和妻子李炎一起開了一家廣告公司。苦心經營了幾年后,2000年宋志拿出部分積蓄又貸款二十年,買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商住兩用。隨著業務快速發展,兼做辦公用的房子也顯得小了,2003年,宋志又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 宋志:“租寫字間每個月可能少一點,在這個地角和話,也得一萬塊錢。那其實我每個月給銀行連本帶息去還,不到這個錢數啊,然后還二十年等于這個房子就是我的了。比租寫字間可能要劃算很多。” 買了房子,宋志覺得交通還不夠便利,于是又貸款買了輛車。兩套房子再加上一輛車,宋志欠著銀行七、八十萬,成了名副其實的“負翁”,每個月要還銀行5800元,而小宋和妻子的月收入也就一萬多一點,不久小宋就感覺到了壓力。 宋志:“如果有一天還不上怎么辦?我和我愛人也考慮過這件事情。我們考慮主要是從我們個人實際角度上來考慮,我們現在已經租出去的這套房子呢,足夠可以償還兩邊(房子)給銀行的利息、本金了,這類的。” 宋志說,超前消費并不是一件壞事,有壓力才有動力,有享受就要有付出。套用一句時髦的話這叫“痛并快樂著”。 沈陽:負債讓我歡喜讓我憂 與宋先生和張先生比起來,沈陽的袁先生似乎顯得年齡大了一些,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超前消費的理念。袁先生是一家家具公司的經理,一個月能賺到5000到6000元,早就想買一輛車,看到車價一個勁兒地降,袁先生就和愛人商量花16萬買了一輛車。由于手頭沒有現款,就向銀行貸了12萬。 沈陽袁先生:“買的當時挺高興,開到家里挺高興,過了一段時間由于每月需要還3000多塊錢的貸款我就感覺到這個生活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沒買車之前的袁先生對吃穿問題考慮的不多,看到自己滿意的衣服一般都不會多算計,喜歡就買,吃飯也是一樣。可自從每個月背上3000多塊錢的債務之后,日子明顯就沒那么松快了。一些同事說,現在的袁先生絕對是持家過日子的模范。 沈陽袁先生:“現在每個月可能就是要節省一點,所以說我感覺壓力還是比較大。” 經濟上的壓力還好說,但是精神上的壓力,袁先生說他實在難以承受。對于未來的預期,袁先生說他最擔心的還是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他的預算里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儲備,要是生病那才是真要命呢。 沈陽袁先生:“每個月都要考慮這個款能不能如期地還上,所以說現在精神和經濟上對我來講都有一定的壓力。這種消費對于我來講是喜還是憂呢,我考慮還是喜憂參半吧。” 主持人:其實除了“負翁”,伴隨著超前消費、負債消費還出現了另外一些新名詞,比如“月光族”,聽著挺浪漫的名字,其實是指那些每月都會把薪水花得精光的年輕人。那么,眼下這樣的“負翁”或者“月光一族”到底有多少?對于自己的還貸能力,人們又是怎樣估計的呢? 對于目前逐漸蔓延的負翁負婆現象,我們對30位城市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