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藏匯于民: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現實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10:16 金時網·金融時報

  國家開發銀行政策研究室 徐飛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一直是令國內外經濟界頗為關注的現象。截至2005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盡管增幅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但全年仍然增長34.3%。最近,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今年央行將進一步擴展外匯資金運用方式,變“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作為我國外匯管理政策的一個新動向,“藏匯于民”是我國
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現實選擇。

  我國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使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

宏觀調控目標面臨挑戰

  外匯儲備是一國國際儲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國的國際金融實力和地位的象征。自從1994年我國實行外匯體制改革和匯率調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持續保持上升勢頭。

  我國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是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表現。作為外匯結構性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藏匯于民”鼓勵民間持有外匯,將外匯持有者從以央行代表的官方為主,轉向以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為主體的民間為主。這種調整的結果,必然是減少官方對外匯的持有比例,增加民間對外匯的持有比例,為國際支出的增加提供了空間,從而減輕國家的外匯儲備壓力,有助于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我國民間持有更多外匯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截至2005年底,我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存款余額為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5.6%。與此同時,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9.0%。應該看到,我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存款增長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削弱了企業和居民持有外匯資產的積極性。從長遠來看,我國經濟將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國際經濟,民間持有外匯的潛力十分巨大,持匯主體多元化將是大勢所趨。

  外匯持有主體多元化,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被普遍視為

人民幣匯率上升最直接的“導火索”。從供求關系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表明在我國的外匯市場上,外幣供給大于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另一方面,外匯儲備大增,金融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在人民幣的供給增幅小于需求增幅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不斷增加。“藏匯于民”具有疏導和分流外匯的作用,可以遏制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勢頭,對緩解因外匯儲備過高所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是對外貿易連年的順差積累而成。我國有貿易順差,我國的貿易伙伴就必然有逆差。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逆差國勢必會利用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采取種種方式,建立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產品的出口,從而引發貿易摩擦。從這個意義上說,“藏匯于民”有利于增強我國購買進口商品的能力,降低貿易順差,減少貿易摩擦,更好地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

  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給我國多年來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帶來了挑戰。外匯儲備的猛增,改變了貨幣供應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藏匯于民”通過緩解外匯儲備過快增長,能夠起到間接減少基礎貨幣投放、緩解通貨膨脹壓力的作用。

  針對“藏匯于國”所帶來的外匯占款增加的狀況,央行通常只能采取被動沖銷的措施,以保持相對穩定的貨幣供給。通行的做法是,在公開市場進行對沖操作,賣出債券以回籠貨幣。在我國,由于可供對沖操作的債券市場容量有限,品種較為單一,央行的沖銷措施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調控貨幣總量和結構的難度增大。“藏匯于民”從分流外匯儲備入手,可以較好地解決外匯占款增加和基礎貨幣投放過多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藏匯于民”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刺激居民消費,以及金融機構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營銷服務網絡和研發機構。對于希望“走出去”的企業而言,外匯資源是必備條件之一。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適當擴大進口,增加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進口。而要擴大進口,同樣需要啟動企業的進口需求,這也需要以企業擁有外匯資源為前提條件。

  我國央行對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予以了大力支持。去年以來,央行積極拓寬資金流出入渠道,擴大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支持境內銀行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在邊境地區實行更加靈活的境外投資政策。“藏匯于民”的政策取向,為國內企業依法持有更多的外匯指明了方向,將推動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

  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同樣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重點。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93元,同比增長9.6%。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到兩倍,相當一部分居民具備了出境旅游和購物、送子女出國留學的經濟實力。大量的調查表明,我國居民出境旅游、購物、留學的需求十分可觀,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居民消費新的增長點。出境消費需要支付外匯,“藏匯于民”自然就成為我國居民“走出國門”的現實需求。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6年底之前,我國金融業將向外國全面開放,中資銀行首當其沖,將在“自己家門口”直接面對國際銀行巨頭的競爭和挑戰。近兩年來,我國原有的幾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紛紛實行股份制改造,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資產結構來看,中資銀行資產絕大部分是人民幣資產,外匯資產比例普遍偏低,不利于參加國際金融競爭。“藏匯于民”將給國內企業和居民提供持有更多外匯資產的機會,也將給中資銀行拓展外匯業務和國際金融業務開辟更大的市場空間。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發展境外金融服務和外匯風險管理、綜合

理財等,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便利服務和外匯避險工具。這為中資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難得的市場切入點,中資銀行應抓住契機,圍繞企業“走出去”的金融需求,致力于金融服務創新,實現企業與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雙贏。中資金融機構外匯業務服務水平的提高,又將進一步增強國內企業和個人持有外匯的積極性,為“藏匯于民”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