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國際私人銀行蠶食中國新生富翁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5日 13:48 法制早報

  本報記者 李明思

  “中國將在未來 10 年內成為亞洲(不包括日本)最大財富管理服務市場。”花旗集團環球財富管理主席杜德昇大膽斷言。這也是他在本周二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的私人銀行部正式開始營業時說出此番話語的。伴隨著今年年初,歐洲愛德蒙得洛希爾家族銀行集團的法國子公司,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入滬業已 2 月有余。再加上去年 9 月份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
—美國國際集團( AIG )旗下的瑞士私人銀行附屬公司瑞士友邦銀行在上海開設代表處以來,“私人銀行”頻繁地被提及,以至不少人紛紛相告,戲稱“富人的高級管家婆終于出手了。”

  按照加入 WTO 的協議,最遲在年底中國將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私人銀行業務。

  私人銀行的泥土與空氣

  花旗和匯豐等銀行在中國大舉擴張,美國銀行和高盛等競爭對手則借助收購國有銀行股權的方式紛紛挺進中國市場。所以如何吸引中國富有的高端客戶成為中外銀行角逐的重點。尤其是作為貴賓理財領域“超白金服務”的私人銀行,被眾多世代富豪家族比作的“私人財富后花園”。它的尊容服務更為金融界“翹首以盼”了。花旗集團私人銀行分公司執行長科茲洛斯基就曾在接受采訪時聲稱:“這是在為未來作準備。”

  內地富裕階層的崛起無疑為私人銀行業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但雙方并非“一見如故”。由于中國內地并沒有開征遺產稅 , 外資私人銀行提供的傳統服務(比如稅務籌劃)等幾乎沒有用武之地。不少外資銀行目前所做的無外乎向客戶推薦一些信托和基金組合 , 或是幫助子女留學移民和設立離岸公司以及投資賬戶,此前規定瑞士友邦銀行等外資私人銀行至少兩年內不能從事相關業務,而此次的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私人銀行部采取的“招數”也只是向居于中國內地的外國居民,或中國居民提供經核準的外匯和人民幣服務及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提出進行服務的“門檻”必須資產凈值最少要達到 1000 萬美元身家的人士,還宣稱更有意識的把業務重點放在資產在 25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客戶身上。

  科茲洛斯基曾估計過,中國大約有 1000-2000 名中國人符合他們的客戶標準。一份去年中旬披露的《 2005 年度全球財富報告》中指出, 2004 年中國內地擁有百萬美元現金以上資產的富豪就已超過 30 萬人,未來還將會以年均 15% 的速度遞增。

  科茲洛斯基這樣認為,“以前人們是在本國創造財富并將其轉移到海外,現在這種局面已經大有改觀,企業家正在自己的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記者也聽到不少銀行人士有這樣的預言:“從長遠看中國是最有希望的市場,而從短期則是最具競爭的市場。不論如何都要加大對中國業務的開拓,因為市場早晚會向私人銀行大開綠燈。”

  前景如此充滿誘惑力,但對希望在中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機構來說,中國內地的法規并不允許花旗提供全系列的私人銀行服務。現在最直接最需要呼吸的空氣,就是刻不容緩地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花旗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對記者的問題頗有感觸,同時坦承現今只有腳踏實地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開展外匯理財業務,從中端客戶做起,借此來詳細了解中國的市場狀況,為以后市場進一步放開后,再轉向規模更為巨大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做好準備。杜德昇前幾日也有類似的說辭,認為“今后花旗會因應內地市場需要及監管規范,推出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但是我們眼中的境外私人銀行的業務一向都是規范而齊整的,它涵蓋了規劃投資、合理避稅、遺產管理、教育信托、現金管理、繼承人教育安排等。不少業內人士甚至對中國面臨著專業人才匱乏的情境,苛刻的政策限制表示了擔心,認為現今私人銀行每前進一步都如履薄冰。但瑞士信托 (Credit Suisse) 和全球最大私人銀行瑞銀集團 (UBS) 在內的其它銀行,都有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華設立幾家分行的強烈興趣。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彭琰談到國外私人銀行來中國,認為這是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一批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富豪手中掌握財富的快速積累的結果,私人銀行趨利使然。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直接表現,也是金融文明必經的過程,勿需驚訝。甚至還強調此項業務開展起來后,勢必是將來幾個最紅火的金融服務行業之一。

  國內銀行低調應對

  去年,一直有消息稱民生正籌謀私人銀行,客戶門檻設定為 500 萬元。當時低調的回答讓人琢磨不透,外界揣測莫衷一是。以至記者采訪民生銀行總行的相關人士,都一律閉口不談。更有傳聞甚囂塵上,直稱中國擬新設 10 家民營銀行,以迎接入世的挑戰。一些經濟學家開始探討私人銀行的模式,他們提出在浙江、蘇南、廣東、西安、沈陽等地進行民營銀行試點,并稱試點的計劃已獲通過,但隨后相關部門卻否定了此種說法。

  瑞士友邦銀行上海首席代表袁光銘曾一語中的切中了內地老板的軟肋——“我們的職責不是讓客戶變得更富有,而是讓客戶富有之后保住‘江山'。”作為首家進入滬市的私人銀行,當時激烈的內地搶客戰事仿佛還在眼前。就在去年 5 月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 征求意見稿 ) 》中,也對私人銀行有了初步的定義,即“私人銀行服務是指商業銀行與特定客戶在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簽訂有關投資和資產管理合同,客戶全權委托商業銀行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計劃、投資范圍和投資方式,代理客戶進行有關投資和資產管理操作的綜合委托投資服務。

  一切外在環境都極大地刺激了國內銀行,以至媒體踢爆南京有銀行正在悄悄為千萬級以上的富人推出專署銀行理財產品。向來國內銀行都是嗅出先機,不甘人后的。一項調查顯示 , 四大商業銀行和各股份制銀行似早有行動。農行金鑰匙理財中心、中行中銀理財、工行理財金賬戶、招行“金葵花”理財等各式各樣的理財中心都在向私人銀行業務挺進。近幾年中 , 工商銀行還推出了理財金賬戶,要求持有人在工行的金融資產不低于 30 萬元;招商銀行的金葵花賬戶的門檻是 50 萬元;中信銀行貴賓理財則分銀卡、金卡、白金卡三個級別 , 門檻分別為 30 萬元、 60 萬元和 100 萬元;建設銀行也組建了高端客戶部,該行貴賓卡黑金卡的標準是在該行月均金融資產 500 萬元以上。

  不過中信銀行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 中國內地富豪們渴望擁有類似投資機構的外部投資理財服務(代客理財服務),而自己銀行中推出的貴賓理財正有為這類人群量身打造的精品。不過現今國內的銀行在理財方面還存在著業務概念狹窄、品種單一、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及業務員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尤其是我們與國際私人銀行的高端理財產品和服務有著本質的差別。在“入門”上,私人銀行的客戶定位是擁有 100 萬美元以上流動資金的“尖端富翁”,遠遠高于國內商業銀行的貴賓理財業務的標準。而從業務范圍來看,目前國內的貴賓理財還僅僅局限于以存款為主的貨幣理財,而私人銀行業務范圍卻很廣泛,其核心在于“管”與“理”。

  彭琰也對國內私人銀行的發展表明了態度,現今國內的銀行還需借鑒國外經驗,要走差異發展之路,要細分目標客戶、細分市場,增加個性化理財產品。

  -相關鏈接-

  私人銀行小百科

  “家庭辦公室”

  私人銀行,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眾多業務中最為高端的理財業務,是為那些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專門服務的。境外學者 LynBicker 于 1996 年把私人銀行定義為:“私人銀行提供財富管理、維護的服務,并提供投資服務與商品,以滿足個人的需求”。

  古老而富貴的大家族,進駐了一群律師、會計師和銀行家——他們幾乎是作為家族成員被接納的。這些人一絲不茍、忠心耿耿地為家族打理投資、避稅、收藏、繼承、遺產直到遺囑執行。一年又一年,客戶從爺爺換成了孫子,私人銀行家或許也有過父子甚至爺孫之間的交接。這就是最傳統、最典型的私人銀行,也被稱作“家庭辦公室”( Family Office )。

  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

  私人銀行業務是私人財富管理金字塔的“塔尖”,也是富人們的“避風港”。有人說,私人銀行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即豪門家孩子從繼承遺產開始到接受教育、打理龐大的繼承財產,然后協助接管企業、運營企業,一直顧問到他又老又病,辭世前安排自己的遺產。私人銀行開戶金額的最底限通常是 100 萬美元以上,通常每一筆交易的金額都是以幾十萬美元為單位。在瑞士銀行,客戶至少要有 100 萬美元的銀行可接受資產才能在這里開戶。在花旗銀行,需要 100 萬美元,才能在私人銀行部開戶;美國最大的私人銀行摩根大通的開戶金額為 500 萬美元,匯豐銀行私人銀行部是 100 萬美元;在摩根士丹利私人銀行部門,最低凈資產限制是 2500 萬美元,客戶還必須擁有 1000 萬美元的流動資產,開戶的最低限額為 500 萬美元。

  全球私人銀行生意看漲

  此外通過私人銀行服務,客戶也可以接觸到許多常人無法購買的

股票、債券等。而私人銀行服務的客戶們往往可以擁有投資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機會,并獲得許多優先購買 IPO 的機會。私人銀行服務最早由幾家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銀行提供,目前最大的私人銀行服務提供者是瑞士銀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銀行服務最發達的國家。此外包括 JP 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高盛等著名金融機構也提供此類服務,美林公司是私人銀行服務贏利最高的企業。

  據一項花旗銀行的公開資料顯示,已經有 2.6 萬個全球最成功家族被花旗攬入囊中。花旗私人銀行部門在全球 31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 4000 名員工,其中包括 477 名客戶經理和 288 位產品專家,并在紐約、倫敦、日內瓦、新加坡、香港、洛杉磯等地設立了投資中心。花旗私人銀行服務的客戶資產規模在 2004 年達到了 2240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 15 %。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