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外資銀行熱身人民幣理財 明年會更加熱鬧非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8日 10:2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徐 炯 上海報道

  “在理財市場上,中外資銀行已經開始正面交鋒,競爭日加激烈。”3月25日,東亞銀行浦西支行行長陶昌宇在上海舉行的21世紀理財圓桌上如此表示,他還同時預測:“明年這個時候,理財市場會更加熱鬧非凡。”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2007年,中國將開放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因此,幾乎所有的外資銀行,現在都在積極籌備推出有關人民幣理財產品。而人民幣理財業務,也被業界人士喻為最后一塊等待瓜分的理財蛋糕。

  外匯理財只是鋪墊

  自2005年以來,各外資銀行突然加快了外匯理財產品的推進速度,其中,荷蘭銀行、匯豐銀行等較為活躍,它們在市場上推出了不少和黃金、石油、股票投資等產品掛鉤的創新產品。

  陶昌宇稱,東亞銀行在2004年拿到了外匯理財牌照,隨即在2005年陸續在上海推出了5款外匯理財產品。

  然而,看似熱鬧的外匯理財產品,其實并不能滿足外資銀行的胃口。

  “現在,中外資銀行都在參與外匯理財產品。”陶昌宇表示,“但是中國客戶手里的外匯相比人民幣存款是非常有限的,存量不是很大。”

  顯然,切入人民幣理財業務,才是外資銀行目前大力推廣外匯理財產品的真實目的之一。“外匯理財只是為人民幣理財做鋪墊。”陶昌宇道出了個中玄機。“客戶的積累、營銷渠道的開拓,無論對外匯和人民幣,都是一樣的。”他透露,目前外資行在做的工作,其實就是搭建理財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平臺。

  “產品結構怎么做,完全是技術性的問題。等我們可以做人民幣理財了,把人民幣產品放進去就可以了。”陶昌宇說,關鍵是客戶渠道的建立。

  巨大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使得外資銀行紛紛摩拳擦掌,而中資銀行更是頻頻重拳出擊。

  光大銀行2004年第一個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以后,市場一度紅火。但由于人民幣理財當時沒有結構性的產品推出(只是一些國債關聯產品,收益率并不高),至2005年,并沒有太大起色。

  而目前,隨著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出現,這一情況發生改觀。如中信銀行在2006年2月推出了股票聯系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將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香港股市的表現掛鉤。

  風險提示不可或缺

  但是,圖謀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各家銀行,曾在2005年遭遇了收益率“陷阱”。

  由于2004年到2005年,美元利率的下調,早期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幅下降,這使得購買這些產品的客戶十分不滿。

  對此,陶昌宇解釋:“當時的情況是市場一下子非常的熱鬧,這樣銷售人員也是良莠不齊,而銷售人員一般是將產品的優勢宣傳得比較多。”

  “一些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并不會想到風險問題。這樣,他們就會有上當的感覺。”陶昌宇說,這是所有的金融從業人員一個非常好的教訓。所以,“風險和收益是匹配的,假如收益要高一些,風險也會高一些”。

  陶昌宇表示,“銀行對風險的揭示是非常重要的。”

  經歷過這樣一個風波之后,外資銀行認為投資者的成熟度已經較以前有所提高。

  除了推出一些保本產品以外,外資銀行也開始做一些浮動收益產品。陶昌宇說:“我們希望通過引導市場,投資者對銀行的風險會有一個更深刻的感受和認知。”

  “現在,客戶是以收入為導向的,推出一些更高的固定收益的產品,客戶的關注度就會比較高。”陶昌宇說,“但是未來,這種產品為導向的競爭會轉向服務為導向的競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3,2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