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變成了雞肋 2005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盤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01:4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上海證券報 袁非 與2004年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2005年卻從“雞腿”變成了“雞肋”。在經歷了年初的“瘋狂”之后,無論是發行機構還是投資者,都對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多了一份理智。
品種豐富選擇多樣 由于人民幣理財產品2004年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2005年剛開始,各家商業銀行就紛紛推出了人民幣理財產品,特別是四大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這個市場更加火爆。與此同時,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期限也從最初的1年降至3個月。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出現了提前解約的條款。 民生銀行推出的人民幣保得理財二期產品有3個月、1年和3年三種期限,并首推客戶可提前解約的條款,客戶可在發售截止日之前或之后提出提前解約申請,可充分滿足投資者急需資金的需要。四大商業銀行中首先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建行,其1月份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利得盈”,共分為3個月和1年期兩個品種,預期收益率分別為2.3%和3.03%,均為同期定期儲蓄存款實際收益的1.68倍,而且客戶不需要搭配任何定期存款。總數20億元的產品竟在不到半天的時間里銷售一空,工商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也出現了類似的火爆場面。 收益降低門檻提高 一些投資者之所以把人民幣理財產品稱之為“雞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了大幅下降。2004年年底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1年期產品綜合收益率為3.3%;而從2005年1月至5月,一年期產品的收益率已經從3.1%降到2.75%。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節節攀升后開始逐漸回落,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市場風險已大于其收益。 與收益率的陡然下降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門檻卻在大幅提高。2005年年初時,各商業銀行為了爭奪客戶,紛紛采取降低門檻的做法,有些人民幣理財產品只需1萬元就可以買到。對此,銀監會當時專門下發了一份內部通告,對經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相關銀行“約法三章”。其中一項是“人民幣理財產品不得搭售存款”。而之后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簡稱“指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正式生效施行。這兩部理財新規將銀行理財產品的準入門檻大幅提高,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門檻提高到5萬元以上。 年底發力前景看好 臨近年底,多家商業銀行將理財產品瞄準了投資者的“年終獎”,人民幣理財產品沉寂了半年多之后,又重新開始發力。深發展的“聚財寶”和民生銀行的“保得”理財產品就是其中的代表。光大銀行推出了人民幣固定收益產品,一款1年期產品為人民幣本金、美元固定收益,預期年收益率可達2.30%;其推出的浮動收益產品則為半年期人民幣本金、人民幣或美元不固定收益,預期收益與歐元兌美元匯率變動掛鉤,預期年收益率最高為3.50%,最低為0.75%。 應該說,2005年是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的“政策年”,隨著“指引”和“辦法”的發布,不僅使原先人民幣理財產品搭配固定銀行儲蓄的局面得到改觀,銀行承諾的收益率也受到了保護,這將使人民幣理財產品產生新的魅力。由于各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上不斷推陳出新,我們有理由相信,2006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將重新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