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理財圈 > 正文
 

詮釋理財新概念 銀行再打財富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9:34 金時網·金融時報

  近一兩年來,銀行針對個人推出的理財產品和服務不斷升溫,各類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收益率節節攀升,不少銀行為爭奪高端客戶還紛紛抬高門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起存金額將不少人擋在了門外。在重新審視"理財熱"現象之后,人們或許要問:到底什么是"理財"?收益率能否看作衡量理財產品和服務的惟一指標?銀行理財大門究竟向誰而開?

  目前,包括投資者和大多數銀行在內,往往將理財等同于投資國債、股票、基金等各種理財產品,以實現財富的增值。對此,有關專家指出,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實際上,無論從個人理財角度還是銀行財富管理方面來看,理財首先是對個人及家庭財務的科學規劃和妥善安排,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合理投資實現財富增值。比如,同樣的人均收入水平,對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就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財富規劃和投資策略,必須綜合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統籌安排,如果一味追求高收益率,結果有可能得不償失。

  此外,針對眼下各家銀行紛紛將目光鎖定高端客戶的做法,人們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誠然,業界普遍遵從的二八定律決定了銀行"嫌貧愛富"的內在動因,但專家提醒說,在金融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獲得金字塔尖上的那少部分優質客戶,銀行往往要支付過高的成本。而且,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人們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等收入階層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他們對理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對此,金融服務機構應當關注這部分群體的成長,將目光放長遠,初期的投入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持久回報。

  隨著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細分和競爭的加劇,銀行服務理念開始走向成熟,一些銀行對財富管理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和全面,表現為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上的調整和轉變。比如,目前銀行已經認識到,在制定理財規劃時,無論哪一類客戶群,都只有在對個人的資產負債、收支變動情況及時動態掌控的基礎上,才能對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規劃,合理安排收支,構建有效資產組合。這就需要銀行為他們提供方便、安全、實用的金融服務平臺,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客戶服務中心等電子渠道無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媒介。

  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雖然基本上都具備以上科技支持,但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方便實用的卻并不多。其中較為成功的如招商銀行"財富管理賬戶",是在"一卡通"強大功能和高科技含量基礎上重新打造的一個多功能的服務平臺。它通過將"一卡通"與"財富管理賬戶"關聯,將個人資金和投資集中到同一賬戶下進行管理,從而幫助客戶實現高效的資產管理和財務規劃。據了解,該行所有"一卡通"用戶都可使用網上銀行等業務,而資產在5萬元以上客戶則可免費申請"財富管理賬戶",至于50萬元以上資產者則作為該行"金葵花理財"貴賓客戶,享受更為細致全面的金融服務。從銀行卡到賬戶式管理,招行在實現個人金融服務跨越發展的同時,對客戶群體進行了一次細分,可謂"一箭雙雕"。

  如果說招行的財富管理理念和模式是在銀行卡和個人金融服務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完善起來的,那么一些后來者則是在推出理財品牌之前就形成了清晰的市場定位,并制定出明確的策略。像新近推出"輕松理財"金融服務品牌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目標直指正處于財富積累階段的中青年白領,不設最低存款金額限制,這在當前很多銀行紛紛推出貴賓理財服務、抬高門檻搶奪高端客戶的趨勢下,可謂另辟蹊徑。該行高層對此曾表示,在社會財富迅速積累的過程中,那些正在走向成功的白領階層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往往因工作繁忙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銀行應當關注并服務于這一群體,使之成為銀行的忠實客戶,一旦他們成長為社會新富階層時,銀行也將分享到成長果實。應當說,作為理財市場的后起之秀,浦發銀行將此作為切入點,不僅富于新意也頗為務實。

  浦發銀行此番推出的"輕松理財"另一獨到之處是,提倡將理財視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即通過個人財富的規劃和增值來提高生活質量。因此,他們在產品的設計理念和營銷方面始終強調"輕松為本"。正是由于有了對財富管理的深入理解和對市場的全面把握,加之一系列人性化的細節處理,浦發著力打造的這一全新個人理財系統,已被有關專家評價為目前市場上最具實用性的金融服務平臺。據了解,一向以對公業務為核心優勢的浦發銀行正是希望借助此平臺,成為國內銀行個人財富管理的領跑者,實現業務結構和發展模式的轉型。

  無論是招行的"財富管理賬戶"還是浦發的"輕松理財",都表明了當今商業銀行正在通過對細分客戶市場來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實現業務精細化管理,從而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個人金融服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需要提醒的是,理念的轉變以及客戶的培育有一個過程,便捷、輕松、高效的系統和平臺只是財富管理的基礎,如何在此之上開發出更為豐富、靈活以及個性化的理財產品,吸引并鎖定廣泛的客戶群體,銀行無疑還應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理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