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強
2011年上半年共有5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設立,總規模是421.08億元,大幅高于2010年上半年。但從業績看,券商理財行業上半年整體表現落后于滬深300指數,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整體下跌6.42%。
對此,北京一家券商資管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在我國剛剛起步,所以存在諸如券商管理層老化、投入不足、激勵機制不匹配、人才流失等問題,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市場大勢不好,所以上半年“大伙的日子都不好過”。
而對于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存在的問題,該人士則直言不諱:“這些問題要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法,因為這些問題對于券商資管業務的發展是致命的。”
券商管理老化
2006年到2007年的一波牛市使券商賺得“盆滿缽滿”。而錢多了,券商在營業部管理方面也舍得投入,且見效頗豐。但這并未改變整個券商管理系統的老化狀態。
北京一家券商資產管理投資經理就向本報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例: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董事長在公司內部講話中認為“汽車行業才是目前的朝陽行業”。而在這一觀點的左右下,該公司投行包銷了一家上市車企的增發,結果被牢牢套死。
“這樣的事例,其實在資管行業中比比皆是。”上述投資經理表示,“目前,許多券商管理層思維還依然停留在‘坐莊時代’,券商資管部許多負責人都沒有實際投研經驗,有的即使以前做過,也已經不適合現在新的市場投資理念了。而這對于資管業務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
“相對于基金和私募,券商由于有經紀業務做支撐,所以對資產管理業務并不是特別重視。在這種思維影響下,這一專業性強的業務部門,卻由一些不專業的人管理,內部的考核機制自然也就不健全,人才也就留不住。”對于資管業務現狀,北京一家券商資管業務研究總監也表示。
激勵機制不匹配
除了管理層不到位,券商資管激勵機制不到位,人才青黃不接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正常的券商集合資產管理,在內部制度上,應該激勵體制到位,投研業務才能越做越好,但目前券商不舍得投入。”日前,本報記者參加某券商資管投資經理“沙龍”時,大部分券商資管投資經理都認為,在券商內部,個人收入和業績不掛鉤,與其他行業相比,收入太低。
上述北京券商資產管理投資經理就表示,我們和基金經理相比,待遇差別很大。“其中,考核就存在問題,有考核沒激勵,券商資管的員工就只有用腳投票啦。”
他表示,這種情況下,投資經理也就是把投資業務當作“試驗田”,有些券商資管投資經理就想著哪天牛市了,就轉投私募行業,“總體而言,券商資管行業留不住人才,成了基金、私募的人才后備庫。”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上述情況也直接導致了券商資管行業人才的青黃不接。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薪酬低、激勵機制不健全,加上工作壓力大,所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來做資管業務。“在人才方面,大型券商還好些,一些小型券商的處境顯得尤為尷尬。”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小型券商資管業務內部,有投研經歷的人員相對緊缺,原因很簡單,這些小券商一是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待遇和激勵機制,二是平臺較大型券商也欠優勢。“而這又直接導致了這些小券商讓只有幾年投研經驗的人來做資管業務。”
北京某券商負責人表示,不管是人才問題、激勵機制問題,還是管理層問題,都會影響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健康發展,需要重視,“千萬不能把資管業務僅僅當做券商評級加分的一項工具而已,否則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