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資產總共動用11個賬戶參與比亞迪A股IPO申購,而所報價格有零有整,計算可謂十分精確
理財周報記者 朱昌斌/文
上周新股很給力,首日大漲新股比比皆是。
比亞迪上市首日,飆升41.39%。收盤后,最近備受關注的泰康資產可以松一口氣了,或許他們滿是“發”的吉祥報價真能帶來好運。
2011年前六個月已經過去,險資在打新方面除了泰康報價比亞迪之外,還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事。
泰康報喜慶報價比亞迪,喜慶收盤
6月23日,比亞迪公告網下配售結果,泰康資產成為贏家之一,旗下6個賬戶成功獲配股份總額600萬股。與這一獲配結果相比,比亞迪詢價過程中泰康資產的報價數字更加亮眼。
機構參與打新,報價多為整數價格,而泰康資產報價比亞迪則顯得不走尋常路。泰康資產總共動用11個賬戶參與比亞迪A股IPO申購,而所報價格有零有整,計算可謂十分精確。但細看便能發現,這些報價竟然如此有“特色”。
17.88、18.08、18.28、18.88、19.88,這些頗為吉利且看著更像是超市商品價簽的數字,構成了泰康資產對于比亞迪的主要報價。
面對如此吉利的報價,如果以最好的心去猜測,容易聯想到兩點。第一,泰康資產對于比亞迪價值有精確的估算結果,且恰巧估算結果尾數都帶有同“發”諧音的“8”。當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實在太小。
第二種情況,這可能是一個活潑的新股投資團隊,有著輕松的工作氛圍,在公司上半年幾百個千篇一律的新股報價后,報出一些“有意思”的價位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理財周報記者在比亞迪A股上市交易之前聯系了泰康資產方面人士,就特色報價他們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
雖然不能說是泰康資產吉利報價數字帶來了好運,但比亞迪上市首日終歸是以大漲收局,這無疑會讓泰康資產負責打新的人員輕松不少。
如果是上市首日破發,加上“特色”報價,重倉獲配,參與比亞迪打新的泰康投資團隊面臨的或許就是領導如炬的目光。
泰康在申購比亞迪過程中是幸運的。但在上半年打新股過程中并不是每家險資都有這樣的好運,太平洋資產便是2011年第一個栽在新股上的機構。
太平洋資產在今年從打新華銳風電時的巨虧開始,逐漸成為最受媒體關注的最受傷機構。
近半年過去了,華銳風電仍無起色。如果中途沒有忍痛割肉,太平洋資產在這一筆交易中浮虧已經超過2億元,成為半年來險資在新股低迷環境下最大的受害者。
2011年1月13日,華銳風電以90元/股的滬市主板最高發行價上市,隨后股價跌跌不休。6月7日,其在“10送10轉10”后,股價仍是萎靡不振,6月30日收于29.23元/股。
華銳風電網下配售公告顯示,網下獲得配售的為49家配售對象,對應的有效申購股數為20300萬股,有效申購資金總額為182.7億元,網下初步配售比例為10.34%,認購倍數為9.67倍。
其中太平洋資產旗下的7個賬戶有效申購股數高達7000萬股,占整個有效申購股數三分之一多,最終太平洋資產成功獲配股份總計724.14萬股。
之前獲配新股賺多賠少,而此時太平洋手里的華銳風電股份卻已然成為“燙手山芋”。較之發行價,復權后華銳風電每股價格也已經跌去約30元,市值縮水三成以上。
如果中途沒離場,憑借在華銳風電上的表現,太平洋毫無爭議地成為半年險資打新單筆損失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新華“幫忙”雙星新材吃悶虧
與華銳風電上市市值1800億元太平洋損失2億相比,新華資產在市值110億的雙星新材上打新損失過億元,則更像是吃了一記悶虧。
雙星新材近兩年業績爆發,每年凈利潤都以數倍幅度增長,然而機構大多認為其成長延續性不容樂觀。雙星新材上市后的股價走勢印證了機構的看法。
以55元發行,隨后不斷走低,甚至一度跌破40元,不到一個月,雙星新材市值縮水超20%。而近乎包銷雙星新材網下配售股份的新華資產損失過億。
不少券商認為投行定價太高,從雙星新材網下發行報價情況來看,各機構也普遍認為公司不值55元/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壽、平安、太平洋等險資均未參與此次報價。
在眾多投資者不看好情況下,為何新華資產重兵高價參與雙星新材申購?有人懷疑隸屬匯金系的新華資產是否被雙星新材保薦機構光大證券拉來“幫忙”。
雙星新材網下發行時,只有新華資產、華安基金、中投證券給出的價格達到55元,而最后獲配成功的新華資產、中投證券均屬匯金系。
從2011年新股申購情況來看,新華資產之前打新十分謹慎,半年時間只有不到60次報價。而在雙星新材之前的51次報價,只有10次高于最后發行價,此次重倉獲配雙星新材顯得反常。
無論原因為何,結果已經種下。
獲配990萬股,以雙星新材6月30日收盤價42.30元計算,新華資產目前浮虧1.26億元,浮虧比例23.09%。
平安報價三倍于國壽
與保險第二梯隊的前三者相比,領頭羊國壽和平安在上半年的打新中也是各具特色。國壽給人的印象是沉穩,平安則以創新激進示人,新股申購報價兩者也表現出類似的差異。
在上半年打新中,國壽只有50余個報價,和泰康300多、太平洋200多的報價次數相差甚遠。更令人驚訝的是,國壽全部報價竟無一高過上市公司最后發行價。顯然國壽對新股收益并不感冒。
平安雖然報價次數和國壽不相上下,但價格則更為激進。其中在東方鐵塔詢價過程中,平安資產報價70.58元,溢價率近80%,眾險資難望其項背。
二者最明顯的對比發生在國電清新詢價階段,國壽報價17.60元,平安報價53.50元。
兩大巨頭對新股估價竟有兩倍差異,實屬上半年險資打新一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