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強攻對中資保險意味著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7日 15:18 青年時訊 | |||||||||
針對外資保險公司的一系列地域限制和業務限制即將取消。在外資保險公司將要在中國市場發起新一輪“強攻”之際,未來的中國保險市場將會出現怎樣的變數也就成了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外資:風頭蓋過中資?
2003年外資公司在中國保險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只有2%左右。但最近的一組數據明確顯示了外資保險公司驚人的后發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3%%,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5%%。而同期內,外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47.1%%;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51.2%%。這種增長幅度,令國內保險公司不敢等閑視之。就連保監會的官方網站上也稱,外資保險公司的發展勢頭尤為強勁,風頭明顯蓋過中資同行。有保險界人士表示,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雖然每邁出一小步都很謹慎,但前進的速度非常快。 與國內保險公司相比,外資保險公司不僅有著強大的財力支持,更有著國內公司無法比擬的管理和技術上的優勢。前者比如,中英人壽保險公司的外資母公司英杰華已經將其在亞洲7個地方的財險業務賣掉,所得資金用來支持其在中國的壽險業務的發展。至于后者,外資保險公司的母公司上百年的成功經營已經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這一點。那么,在這些強勁的對手也享受到了“國民待遇”后,中資保險公司將會陷入怎樣的境地?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出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的格局和每個公司的生死,但至少有一些關鍵點是我們目前可以預見到的。 壽險:領先地位的喪失? 對于中國的壽險市場,沒有人能夠否認其未來的發展規模。據麥肯錫預測,到2008年中國壽險市場將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副總裁彭禮定也曾表示:“中國壽險業的強勁增長會持續下去,中國很可能會發展成世界最大的壽險市場。”他還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壽險市場每年的持續增長會維持在15%至25%的水平。 但面對中國壽險業誘人的市場前景,兩個咨詢公司也提醒中國壽險商要注意外資保險公司的威脅。麥肯錫指出,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將威脅到中資保險公司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中資公司將面臨日益顯著的價格壓力、傭金率上升和渠道競爭導致客戶流失以及保險產品多樣化帶來的風險等多種挑戰。而早在今年上半年,波士頓咨詢公司就曾給過中國壽險商們一個嚴厲而直接的警告:如果不立即改進業務運作,將面臨被外國保險商淘汰出局的危險。 僅以即將對外開放的團體壽險為例,它將成為未來中外壽險商爭奪的關鍵市場。據了解,如果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簽團險,它們的保費收入將提高到現在的三倍或四倍,而不需要增加同樣比例的成本。不過,中國壽險商所面臨的嚴峻局面,除了外資保險公司的“兵臨城下”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壽險商的“積重難返”。據業內人士分析,許多中國壽險商的專業化水平遠遠落后于大牌國際保險商,存在著一味注重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產品創新有限、財務管理不當等多種問題,這些都將成為威脅國內壽險商未來生存的絆腳石。 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出中國壽險市場未來的格局。但向專業化運作方式的邁進將是中國壽險商們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 財險:最慘烈的“戰場”? 據悉,包括美亞保險深圳分公司、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上海分公司、三井住友上海分公司和德國安聯廣州分公司等在內的財產保險公司已分別向中國保監會遞交了申請,希望將其現有的在華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據專家分析,外資保險希望得到的是在華的法人地位。一旦獲得法人地位,外資保險將獲得一系列“優待”,從而與中資保險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對于我國未來的財險市場,有業內人士用“慘烈”來形容。因為壽險公司在進入市場初期一般需要挺過七八年才能開始贏利,入世后的幾年內中外保險公司最激烈的“戰役”將發生在財險市場。而目前國內財險公司的品種存在著嚴重失衡的現象:車險和企業財產保險占大頭,責任險、工程險、保證保險、信用保險卻幾乎是空白,中資保險公司的短處正是外資的長處。因此,保險界人士認為財險公司面臨著比壽險公司更大的挑戰。 加入WTO中國承諾壽險業全面開放時間表 加入時: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在華設立合資公司,外資股比例不超過5%%,外方可以自由選擇合資伙伴;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在上海、廣州、大連、深圳、佛山提供服務。 加入后2年內: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在北京、成都、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寧波、沈陽、武漢和天津提供服務;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在華外國公民和中國公民提供個人(非團體)壽險服務。 加入后3年內: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中國公民和在華外國公民提供壽險、團體險和養老險、年金險服務。 加入后5年內:允許設立全資外資子公司;隨著地域限制的逐步取消,經批準允許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分支機構。 今年底,中國將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中國和在華外國公民提供壽險、團體險和養老險、年金險服務。中國保險市場全面開放進入了倒計時狀態。 鏈接 我國保險業開放的三個階段 我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保險業對外開放工作始于八十年代,至今已二十多年,其間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0年至1992年的準備階段。80年代,外國保險公司獲準在中國設立代表處。1980年10月,美國國際集團AIG在上海設立代表處。 第二階段:1992年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2001年12月)的試點階段。國務院選定上海作為第一個保險對外開放試點城市標志著這一階段的開始。1992年9月,美國友邦公司作為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1994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日本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在上海設立分公司。1996年11月,第一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中宏人壽在上海安家。此后,太平洋安泰、安聯大眾等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相繼建立。隨后,一批外國保險公司又獲準進入我國保險市場。截至入世前,共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2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營業性機構。其中,中外合資保險公司16家,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13家。 第三階段:從2001年12月加入世貿組織開始,我國保險業進入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截至2004年9月9日,已有14個國家(地區)的39家(含4家籌建)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70個(含7家籌建)營業性機構,外資包括合資保險公司已經占到了全國保險公司的半數以上。此外,還有124家保險機構在中國共設立了187個代表處。 我國保險對外開放的城市已由加入時的上海、廣州、深圳、大連和佛山等五個城市,擴大到了北京、天津、蘇州、成都、重慶、廈門、寧波、沈陽、武漢和福州等市。 根據承諾,我國對保險業采取的過渡期保護措施將于今年年底到期,屆時將取消對外資的地域限制,也就是說,外資保險公司理論上可以在任何一個城市開設分公司,不過,外資保險公司在市場準入上仍必須符合母公司總資產額不低于50億美元、30年經營經驗以及設立辦事處滿兩年的“五、三、二”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