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蕾 ○編輯 于勇
因股權變更而成為今年保險業話題公司的海爾保險,在完成外資股東變更、海爾集團掌握經營主導權后,有望迎來首個會計年度的整體盈利,為長達八年之久的經營虧損畫上一個句號。
記者昨日從海爾保險了解到,今年前十一個月,海爾保險累計達成保費4.23億元,實現盈利436萬元。雖然經歷了股權變更和更名,但保單續保率仍提高了12%,代理人渠道續保率更是達到該公司歷史最高點。
回顧過去這八年,海爾保險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張力將盈利的關鍵歸結為“堅守壽險保障本質”、“經營主導權利集中”兩大方面。
對于一家成立不久的壽險公司來講,前期的機構鋪設、客戶開發、品牌宣傳必然產生較大的投入,尤其是高素質保險團隊組建和對長期保險業務的追求,必將帶來更多的成本支出。因此,在短期內實現盈利難度較大。
“壽險行業的魅力在于通過客戶長期持續的交費,保險公司能為其提供長達數十年、甚至終身的風險保障。然而,由于長期壽險業務的首期獲取成本較高,那些追求長期業務的壽險公司極易導致先期虧損。不過,一旦長期壽險業務的客戶基礎形成,勢必能夠給壽險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張力如是總結海爾保險過去八年的發展。
股權變更之后,原外資股東紐約人壽完全退出,海爾集團和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各持海爾保險股份的70.76%和29.24%。從新的股權架構中不難看出,中方掌握經營主導權,而海爾保險的運營模式也更加趨向本土化。
此外,通過系列調整,盡管從總數來看,海爾保險人員有所縮減,但同時產能提升,在市場普遍表現不好的情況下,海爾保險保費收入維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張力看來,通過精簡冗員,提高內部效率更有利于開展工作。
張力向記者透露,目前,海爾保險的費用率(即管理費用占保費收入的比率)占比在20%左右,而此前費用率一度高達50%以上。在資本金增至11.8億元后,海爾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從103%大幅提升至588%,充足的償付能力為其未來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務保證。
種種跡象表明,第一段“婚姻”的破裂,并不影響合資險企對第二段“婚姻”的美妙憧憬。對于股東更迭的這些合資險企而言,可能就是一次“重生”。雖然,更名后要付出更多的品牌推廣及整合運作成本,但相比這些成本而言,調整經營思路及領導班子后重新抓住一次進入市場的良機,是更難能可貴的。
業內人士建議,“再婚”后的合資險企還應多管齊下:新股東要摒棄短視的投資眼光,調整對合資險企的盈利預期,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合資險企也要調整相對于中資險企的高成本運營模式,戰略定位為“拾遺補缺”,尋找細分市場,而不是和已占盡山頭的中資同行正面交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