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1日訊 新華人壽成功過會,不幸卻成了壓垮保險股的最后一根稻草。11月16日,新華人壽闖關IPO成功,成為繼中國太保之后A股市場第四只保險股。可惜,保險板塊的老兵對其不假辭色,當日集體暴跌響應,上演了本輪反彈以來最大一次當日調整。
對12月份即將登陸A股的新華人壽來說,擺在它面前的會是怎樣的命運?
IPO獲批保險板塊暴跌
剛插上反彈的翅膀不到一個月,保險股突然急轉直下。
上周三(11月16日),大盤突然被空軍“洗劫”,大幅下挫2.48%,創下A股本輪自2307點反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日,三大保險股順勢而下,齊齊暴跌逾3%。
其中,中國太保更是不幸領跌,全天跌幅達5.21%。不過一天,整個保險板塊約168億元流通市值便已“灰飛煙滅”。
這對剛剛過會的新華人壽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11月16日上午,新華人壽攜巨額融資計劃闖關IPO,最終順利拿到批文,成為繼中國太保之后A股市場第四只保險股。
此前,由于股指欲振乏力,新華人壽的IPO計劃一再延后。進入10月下旬,A股展開一波冬季攻勢,保險股更是集體飛升,一躍成為金融服務行業領漲板塊。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自10月24日以來反彈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累計漲幅分別為23.12%、12.97%和16.94%。
新華人壽趁機果斷地向證監會發審委遞上IPO申報稿。根據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擬采用A+H股同步發行的方式,其中計劃發行A股不超過1.5854億股,H股不超過3.5842億股(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H股發行數量將不超過4.1218億股)。
有投行人士測算,新華人壽此次A股發行規模預計為45億元-50億元,H股融資規模約為100億元,與早前預計的200億元相去甚遠。
意外的是,就在新華人壽順利拿到批文當天,上證綜指突然掉頭急墜,保險板塊更以暴跌終結了此前連續三周的反彈,新華人壽被指為16日大盤回調和保險股暴跌的元兇。
這種觀點遭到業內人士的反駁。“保險股暴跌應該不是受到新華人壽過會的影響。”深圳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
“之前保險板塊已跟隨大盤連續反彈,現在不過是沖高回落而已。”國泰君安保險業分析師彭玉龍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實際上,保險股本輪反彈的邏輯并不復雜。而綜合新金融記者采訪了解到,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股本輪反彈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之前跌得太狠;另一方面,股債市場雙雙轉好,市場預期保險公司投資收益有望見底回升。
當時便有人提到,保險股還面臨保費收入增速放緩、資本缺口增大等眾多利空因素,并不具備反彈的條件。只是未預期到,新華人壽IPO通關成為壓垮保險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頹勢已定壽險業務仍待來年
其實,在新華人壽獲批之前,保險板塊業務面上早已接到“空軍”遞交的“戰帖”。
11月16日,保險股集體跳水的當天,中國人壽發布了10月份保費收入公告,顯示壽險業務增長的僵局依舊未破。據統計,該公司今年前10個月累計原保費收入約28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與前9個月2.84%的增幅相比進一步回落。其中,10 月單月保費收入為179 億元,同比下降16%。
而早在中國人壽之前,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便于11月12日雙雙敲響了10月份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的警鐘。數據顯示,平安人壽和太保人壽2011年前10個月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30.5%和7.4%,與9月份相比增速均有所下滑。
素來倚重銀保渠道的新華人壽,同樣難逃增速放緩的命運。該公司今年前9個月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比小幅下降1.08%。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今年上半年,公司通過銀行保險渠道取得的保費收入占據了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的六成左右。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穎認為,造成年內壽險業務增長速度出現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全年銀根緊縮,銀行高息理財產品等理財渠道對保險的替代;第二,保險前三季度投資收益表現差,投保人當期投資回報率受到影響;第三,銀保“90 號文”規范銀行保險銷售,對銀保業務的增長造成的影響尚未徹底消除。
事實上,從10月份開始,股市和債市雙雙展開反彈,保險公司此前傷痕累累的資產負債表有望得到修復,但保險產品的收益率并未得到提升,依舊難敵銀行五年期定存和理財產品。
以萬能險為例,來自平安證券的數據顯示,今年10 月份各壽險公司主力萬能產品的結算利率仍維持在3.8%-4.1%。其中,除了泰康人壽將結算利率下調10bp至4.1%以外,其余各公司均未調整當月結算利率。
對此,平安證券分析師竇澤云解釋,雖然本月股市債市均有好轉,但由于前期浮虧較為嚴重,近期內各公司仍然難以上調結算利率。
更有甚者,雖然離2011年收官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壽險業務頹局已定。
“11、12月份,各保險公司將開始備戰明年開門紅,在今年業務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四季度保費增速難有大幅提高。”平安證券分析師稱。
否極泰來。不少券商分析人士在展望來年壽險業務時,謹慎中不乏樂觀的調子。
早在11月初,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便提出,壽險業基本面的修復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跟隨股市和債市反彈,資產負債表得以修復;第二階段,當資產負債表恢復強勁后,壽險公司開始逐步上調產品收益率,與之相對的是,明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下降0.5%-1%,保單吸引力將增強。
近日,銀監會叫停一個月及其以下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事情似乎正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償付能力告急 融資潮涌動
除了擴容壓力以及保費收入增速放緩以外,保險板塊還面臨著嚴峻的資本壓力。日前,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出席某論壇時也坦言,今年相當多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下降很快,甚至一些大的保險公司也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
上周三,新華人壽遞交的IPO申報稿,讓市場再次真切感受到該行業面臨的資本壓力。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該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降至86.58%,較年中時下降逾19個百分點,遠遠低于保監會要求的100%的最低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
新華人壽高層向某媒體透露,待公司在滬港兩地IPO完畢,償付能力可以提升至150%以上,躋身“正常類公司”。
其實,缺錢的遠不止新華人壽一家。從2011年中報來看,三大上市保險公司中,除了中國太保手頭稍為寬裕外,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的資本壓力日漸增大,前者今年中期時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64.2%,而后者子公司平安壽險償付能力充足率6月底已低至158.1%,逼近150%的“警戒線”。
更何況,三家上市保險企業今年第三季度投資虧損逾40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這將進一步蠶食保險企業本不豐厚的資本金。
由于今年股市持續低迷,上市保險公司一直未敢伸手向股市要錢,而是選擇了“舉債度日”。11月10日,中國人壽披露300億元次級債悉數發行完畢,籌集到的款項將全部用于充實附屬資本。
此外,今年9月份,保監會先后批復了平安人壽、新華人壽40億元和50億元的次級債發行計劃。
然而,對保險企業而言,次級債這扇大門正變得越來越窄。為了防范次級債風險,今年保監會提高了次級債的發行門檻,而股權融資大門卻因為低迷的股市遲遲未能打開。
新華人壽成功過會也讓行業內眾多后繼者看到了上市籌資的曙光。據悉,除了新華人壽以外,中國人保也啟動A+H整體上市計劃。此外,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今年8月份也聲稱,泰康將在三年內實現A+H股上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