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機構投資 Institution Investment 寧鵬
2000年,“三巨頭”國壽、平安、太保推出了各自主打的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等,將“投資”屬性導入保險市場。一時,對于投資者而言,“買保險,除了買平安,還是買投資。”
三種新保險產品與資本市場的聯系,以投連險最強、萬能險次之,分紅險最弱。投連險一度受到市場熱捧,有跟基金在收益率上一搏高下之勢。
然而,十余年后,新會計準則推行,保險產品開始“弱投資化”,“保障”重新回歸,投連險偃旗息鼓,分紅險更是成為2011年保險產品市場主旋律。
保險產品這十年,在保障和投資間徘徊。
【分紅險強勢回歸】
2010年,作為“新型產品”中保障屬性最強的險種,分紅險以其穩健的收益重新獲得投資者青睞,重新成為壽險市場的主流。
在負利率時代,許多投資者選擇分紅險作為對抗通脹的利器。分紅險的特點是保證現金價值,然后以多種形式(如利差異分享、死差異分享等)參與利潤分享。如對協議存款、國債投資、同業拆借等進行投資,保險公司大量資金配置為債券,由此獲得利息收入。
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專家判斷,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
加息政策的出臺,可迅速抬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分紅險和萬能險的投資收益將跟隨上漲。
盡管如此,加息之后,雖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增量部分的收益率有所提高,但對存量部分有些壓力,要通過一些積極的操作去博取更高的一些收益。
多位保險投資人士透露,大型保險公司傾向于在加息周期買越來越多的債,將久期拉得越來越長。
然而,市場對分紅險投資價值的質疑從未間斷。如部分分紅險產品在收益上跑輸定存,保障性不如純粹的傳統保障性保險等。
業內人士認為,不同的投資理財產品有不同的功能,并不一定會互相排斥,即使是同一個客戶,也可以利用各種投資理財品的不同特性做資產配置。
而分紅險身為保險產品,而非儲蓄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大差異。
據透露,在前幾年,分紅險支出的實際運營、管理費用、代理人或代銷渠道傭金、風險成本等,也是不低的。在最初的三年甚至五年內,現金價值的累積速度較慢。換而言之,如果那時想要退保變現,損失不低。
長生人壽總精算師王龍根對《機構投資》透露:“從其他市場的經驗來看,分紅險更適合在銀行柜臺銷售,例如我國香港地區的銀行柜臺主打分紅險,而理財柜臺主打投連險。”
此外,王龍根還表示,目前分紅險都采用年度分紅的方式分配紅利,但因為現在的經濟環境比較復雜,投資收益波動大,已經有保險公司希望做月度分紅的產品。
【萬能險并非“萬能”】
2008年,萬能險結算利率自達到6%的峰值后,一度連續下調,曾集體跌破4%。據普益財富統計,2010年前11個月僅一款年化收益率超5%。
伴隨著央行的加息腳步,萬能險結算利率應聲上漲。繼2010年11月份上調萬能險結算利率后,2010年12月份萬能險利率繼續呈現上調走勢,多家公司的結算利率重新站上4%的水平。
2011年新實施的會計準則,萬能險保費收入大部分在年報中不能計入保費收入,而分紅險受影響較小,這使得不少保險公司紛紛調整產品策略,擴大分紅險、傳統險比重,收縮萬能險占比。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分紅險的市場份額一步步增加,不過,萬能險仍將是保險產品市場重要品種之一,它依舊擁有其他險種無法取代的一些屬性。
萬能險作為一種投資型保險產品,其投資標的主要為大額協議存款以及國債、企業債等各類型債券,另外還有少部分比例資金投資于股票和基金,投資風險程度較為穩健。
萬能險通過結算利率來累積它的賬戶價值。它提供保底的結算利率,每個月結算一次,通過當月投資收益情況結算當期收益率的情況。
王龍根表示:“因為投資業績會有波動,保險公司會對結算利率做一些平滑,一般不會出現一期很低,接下來一期很高的情況。”
與投連險類似,萬能險也需要進行分拆,扣除初始費用后,接下來的資金才用于投資,也是一種分攤式的保險品種。與投連險風險全部由客戶自己承擔不同的是,萬能險提供保底收益,具備較強的保障屬性。
盡管萬能險具備抵御通脹的功能,并且繳費靈活、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頂,附加高額保障的特性。但是相比于分紅險,萬能險有較多不確定性,風險較高。因為每個月要公布結算利率,產品間的競爭也比分紅更激烈。
在投保初期,萬能險的初始費用有的可能高達50%,因此最初5年內的收益有限。只有長期持有,才能有較為理想的收益。
【投連險再入冷宮】
投連險逐漸在市場消失。
截至2010年底,市場上僅存188款投連險產品,146家保險公司中僅有27家推出此業務。
投連險,其投資賬戶的投資標的主要為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和貨幣市場等各類基金,少部分賬戶直接對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進行投資。
投連險較低的保障屬性,讓投資者產生“是基金,還是保險”的質疑。
從投資運作的角度來說,投連險賬戶的管理和公募基金的管理有許多共性。
長生人壽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耀琨認為:“投連險非常類似于開放式基金,其份額不固定,不能在場內做交易,但帶有一定的保險屬性。”
需要注意的是,被冠以“保險”之名的投連險,按說應以保障見長,但其收益率卻呈現極端兩極分化的狀態。
據財匯數據,2010年投連險的年度收益冠軍泰康進取型投資連結賬戶,2010年年化收益率達到23.81%。該賬戶2003年1月成立,初始凈值為1。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凈值已經累積到驚人的13.2614,其年化收益率絲毫不遜色于公募基金的“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所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
而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中英人壽所管理的中英指數型投資賬戶,2010年年化收益率為-15.63%,居所有投連險賬戶之末。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陳晨解釋道:“基金單只股票的持有最多達到基金7%-8%,而保險公司的投連賬戶可以持有的單只股票可以達到證監會規定的上限10%。”
陳晨認為,相比公募基金,投連險投資上的運作空間更大,更激進,從而導致運作的結果大相徑庭。
張耀琨亦指出,保險公司設計的投連險賬戶有不同的風險收益屬性,選擇權全在投資者。不過相比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管理的投連險賬戶因為不在聚光燈下,投資上所受到的干擾較小。
那么保險公司管理的投連險賬戶和公募基金所管理的基金賬戶,真的類似到可以互相替代的程度嗎?
海爾人壽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趙鷹認為,盡管投連險有很強的投資屬性,然而跟基金相比還是有很大差異,主要體現在投連險可能可以享受購買其他保單折扣優惠,或附送一份價值較低的傳統險保單。
值得注意的是,投連險是一種分拆式的險種,不是所有的繳費都會進投資賬戶。王龍根指出,“投連險和萬能險都是分拆式的保險,進獨立賬戶,扣除初始費用之后,余下來的資金才能用于投資”。
然而,隨著國內A股持續震蕩,與此同時,新會計準則開始實施,投連險在2011年將被“打入冷宮”。
背景:新會計準則催變市場
2011年,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全面實施,保險投資市場格局在醞釀又一變化。
新會計準則及《2號解釋》,對舊會計準則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保費收入的新認定標準給保險行業帶來了業務結構變動和市場份額變化。
新會計準則第五條規定,保險人可能既承擔了保險風險,又承擔了其他風險,如分紅保險合同、萬能保險合同、投資連結保險合同等。對于此類合同,保險風險部分和其他風險部分能夠區分,并且能夠單獨計量的,可以進行分拆。
“新會計準則對萬能險、投連險認定保費收入比較嚴格,對分紅險認定保費相對寬松,”某保險業人士介紹,“前兩者將很難計入總保費,而分紅險則無礙。”
新會計準則下,那些長期重點發展傳統型和分紅型產品的公司因此受益。
目前,新舊會計準則已并行實施兩年,引起的格局分化已初顯端倪——壽險前四位排名已然發生變動,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保持前兩位,而專注于分紅險業務的新華人壽,超過中國太保位居第三。
保險公司亦紛紛調整自身的業務結構。從2009年底開始,以往中意萬能險的中國平安出現了明顯向分紅險傾斜的戰術轉變,而中國人壽、中國太保2010年度也延續向傳統保障及分紅險“一邊倒”的策略。
據悉,分紅產品依然是保險公司2011年的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