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保監會批準新韓銀行(中國)開展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的資格。一紙批復,勾起人們對本已處于“多事之秋”的銀保市場的再次關注,這次的主角是外資銀行。
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目前的41家外資法人銀行中,23家在代理保險產品,占比56%。
而新獲批保險代理資格的新韓銀行零售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正與幾家保險公司進行接洽,其中包括中美大都會人壽。但具體在京開展業務尚需向北京保監局申請批復,產品上柜時間未定。
新韓銀行或攜手中美大都會
新韓銀行是新韓金融集團全資控股的銀行。2006年4月成功完成與朝興銀行(CHOHUNG Bank,韓國第一家歷史上百年的銀行)的合并,成為韓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
自1994年起,新韓銀行先后在中國境內設立了天津分行、上海分行、青島分行和天津濱海支行、上海浦西支行、北京分行。2008年5月12日,獨立的法人銀行,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是繼德國德意志銀行和韓國友利銀行后,第三家正式落戶朝陽區的外資銀行。
1月12日,保監會批復,批準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開展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的資格。
對此,新韓銀行零售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正與幾家保險公司進行接洽,其中包括中美大都會人壽。但具體在京開展業務尚需向北京保監局申請批復,產品上柜時間未定。
但是,當記者以客戶的身份致電新韓銀行時,其零售部工作人員則非常肯定地說,將會代理中美大都會的產品,并且或在一季度就可推出。
56%外資行已推保險代理業務
外資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還得從6年前說起。
根據CEPA的規定,自2004年11月1日起,香港銀行內地分行可從事代理保險業務。
東亞銀行廣州分行隨即在2004年末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并獲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簽發的《保險兼業代理許可證》。
2004年12月1日,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對外開放銀行業相關事項的公告》,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外資銀行經向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備案后,可以在其已獲準的客戶對象和業務范圍內,按照相關規定從事代理保險業務。
隨后,外資銀行最集中的上海開始執行這一規定。2004年底,上海銀監局向在滬外資銀行發文明確有關備案程序和監管要求。規定在滬外資銀行開辦代理保險業務前需先向上海銀監局備案,在取得備案回復通知書后,再向上海保監局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外資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的客戶對象僅限于各行經批準的客戶對象范圍,且必須遵守銀監會關于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地域范圍的有關規定。外資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品種由上海保監局核定。
2005年,匯豐上海分行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獲準并于當年8月1日正式推出代理保險業務,這是首次外資銀行獲準在內地代理保險業務。
同一時期獲批備案的恒生銀行于2006年2月15日宣布在上海及深圳6間分行及支行推出保險代理業務。
2007年8月15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推出銀行保險代理業務。
2009年3月,荷蘭銀行(中國)宣布針對該行的貴賓理財客戶推出由其代理的高端醫療保險計劃。
2009年7月6日,友利銀行(中國)獲批保險兼業代理資格。
2009年10月19日,韓亞銀行獲批保險兼業代理資格。
等等。
據悉,目前,全國共有外資法人銀行41家。《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通過查閱這些外資銀行的官方網站以及致電銀行客服中心等方式確認,在這41家外資銀行中,目前代理保險業務的有23家,占所有外資法人銀行的56%。
與此同時,隨著2006年12月11日,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全面放開,外資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最初的客戶對象范圍、地域范圍等限制條件也取消。
兼業代理審批條件上,某地相關監管人士表示,“與中資銀行等其他兼業代理機構亦沒有什么區別。并不因其為外資銀行,而附加其他條件。”
15%手續費的誘惑
在任何一家銀行,與代理保險平行的業務很多,基金、理財產品等等,相互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那么外資銀行何以如此“不約而同”地將保險擺上貨架呢?
“富人更需要保險,因為他們中大部分承擔著相比于其他收入水平階層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某外資銀行消費金融部客戶經理說。
《2010年恒安標準壽險指數報告》也曾指出,富裕階層更需要保險規劃。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中,50萬元以上收入的消費者最高,其次是25-35萬元的、35-50萬元的消費者。
日前,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揮亦公開表示,隨著我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左右,居民對于財富保值增值的專業需求也將持續擴大和不斷提高。
而另一方面,則是銀行本身面臨的利潤誘惑。
目前在銀行三大業務中,中間業務是外資銀行的強項。但是,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基金代銷尚未開啟,理財產品發行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外資行相比中資銀行銷售保險的意愿更為強烈。
“通過銀行渠道賣掉的保險,返還給銀行的手續費,包括現金返還,每年一到兩次邀請銀行代銷業務人員國內外旅游,還有其他禮品獎勵,平均下來有15%。”某保險公司銀行渠道負責人表示。
而且,2011年銀保新規下,業內預測,銀保手續費或將繼續上調10%—15%。
滿足高端客戶五項需求
那么,擺在這些外資銀行“貨架”上的產品又有哪些特點呢?
記者了解多家外資銀行代理的保險產品后發現,由于外資銀行面對的多為經濟收入較高的高端客戶,因此這些產品則主要注重針對客戶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
第一,理財保障。外資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投連險、萬能險產品。
二,養老計劃。針對這一需求,外資銀行選擇的多是傳統險、分紅險。
三,家庭保障。主要是一些健康險和重大疾病險、重大意外傷害險。
四,教育計劃。
五,資產傳承。
而實際上,這幾年,外資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已經從單純的代理模式升級為直接參與到銀保產品的開發。標志性事件便是2007年6月25日,中美大都會在北京推出了首款由外資銀行參與研發的投連險產品。我們從幾家主要的外資銀行代理的產品中也發現,其中一些產品是在保險公司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變通。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每家外資銀行一般代理二至三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同地區的網點銷售的產品又有所不同。其中,中美大都會、中德安聯、匯豐人壽、友邦等外資保險公司的產品受到外資銀行的青睞。
(責任編輯:邵希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