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繼香港多家銀行推出人民幣定期存款、人民幣計價債券后,在港保險公司亦不甘落后,為迎合當地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開始悄然試水人民幣保單。
中銀香港旗下保險公司中銀人壽率先推出一款傳統保障型人民幣人壽保單和一款儲蓄型人民幣人壽保單,為其他保險商開始銷售類似產品打頭陣。緊接著,花旗銀行聯手大都會人壽宣布加入人民幣保單的爭奪戰,而匯豐控股旗下的保險公司本月也推出了類似人民幣保單。據了解,香港客戶對已經推出的人民幣保單反應還算熱烈。
過去,多數在香港銷售的保險產品以港幣或美元計價,人民幣保單的面世無疑讓香港保險產品市場更為豐富。而在香港保險業人士看來,有興趣購買人民幣保單的在港客戶主要是一些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的人,亦有一部分是未來準備在內地定居養老的人群。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香港推出的這批人民幣保單,其銷售和價值基本都以人民幣計價,但支付結算多以港元來進行。即客戶支付保費時以港元支付,其金額則換算成人民幣。索賠時亦然,即將人民幣賠付額換算成港元支付給投保者。
據了解,以港元而非人民幣結算的原因,主要是受當前人民幣結算尚未推廣至保險公司所影響。據香港媒體報道,按照相關規定,當前香港僅有幾個行業可以把收取的人民幣現鈔存入銀行,并開立人民幣賬戶,但保險公司并不在名單之列。不過,有關監管部門已經建議將開設人民幣戶口的商業機構擴大到保險公司。
雖然人民幣保單的前景被大多數人看好,但對于其當前能否在香港全面鋪開,多數業內人士則持審慎態度。除人民幣賬戶問題外,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投資渠道相對有限。據悉,當前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收入投資渠道單一,其中包括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和可投資與內地市場相關的基金、QFII產品等。
中銀人壽高層就此表示,由于內地投資市場尚未全面對外開放,香港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投資渠道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可通過QFII投資內地,但內地對QFII資格設有一定要求,且有額度限制。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從資產與負債須匹配的角度來考慮,在港保險公司可能會對人民幣保單的保費規模進行一定限制,這意味著短期內人民幣保單的保費規模未必如預期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