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經營管理 > 正文
 

管理學習的三個層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2日 16:48 經濟觀察報

  -肖知興/文

    中國近代向西方的學習經歷了一個從器具層面(洋務運動),到制度層面(戊戌變法),最后到文化層面(五四運動)的過程。之所以有這個過程,一方面是由于中國作為一個學習能力退化的老大帝國,在向西方學習時只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當時中國的思想界和文化界缺乏深刻的思考者和先驅者的緣故。

  與中國形成對比的是,以福澤諭吉為首的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卻一開始就把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目標和重心鎖定在文化和精神的層面上。例如《文明論概略》一書中,福澤諭吉強調了“無形的東西”的重要性:“這種無形的東西是很難形容的,如果把它培養起來,就能包羅天地萬物。使歐亞兩洲情況相差懸殊的就是這個文明的精神”。

  管理是整體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向西方學習管理的過程,與整個文明的學習過程一樣,也呈現一個從器具層面到制度層面,從制度層面再到文化層面的過程。這里,器具層面包括各種分析性的管理工具、方法和技術,制度層面包括治理結構、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等各項具體管理制度,文化層面則包括價值觀、信念和預設,集中體現在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社會資本等管理學內容之中。

  從20多年前中國首先引進西方的管理學教育以來,器具層面的管理一直都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會計、財務、生產管理等偏硬的管理學科是這個階段的學習重心。這些學科中數字和數理邏輯的大量使用,使得這些領域的管理知識帶有“一種逼人的科學尊嚴”。

  工具性知識,當然重要,但問題在于,再好的工具也得為人所用。制度層面的管理,處理的就是這個“人”的因素,于是浮上水面。首先,因為國有企業的產權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對企業治理結構方面的制度探索并不陌生。其他方面的制度,中國雖然沒有法治傳統(rule of the law),法制(rule by the law)卻是古已有之的東西。一些企業家甚至變本加厲,發展出一種畸形的“制度崇拜”。

  可惜制度是雙刃劍,它們能把員工的不規范的行為管束起來,也能把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管束起來。更何況,情況天天在發生變化,今天的補藥,明天也許就成了毒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完善的制度”這種東西。

  確實,如果管理的精髓在于制度,那么每個管理者所要做的只是在機場買一套“哈佛制度大全”之類,依樣畫葫蘆就是了。管理之難,不僅難在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自己的制度,更難在管理的第三個層面,即,就是如何正確把握制度的精神實質,讓這些超越制度的具體文字、條款之后的精神實質能夠在企業的各個層面一以貫之,從而使得員工能夠在以下各種情況下都自動自發地以企業利益為準繩:1)在沒有監督、沒有制度的時候同樣能恰當地處理當前面臨的問題;2)在需要的時候,能將處理類似問題形成的慣例正式化成為制度;3)在制度變得不合理的時候能挺身出來,頂住壓力,廢除制度,對這些制度進行變革。

  優秀的企業管理制度背后的這個精神實質就是基于平等精神和分享機制的全面合作關系(consummate cooperation)。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大量研究共同說明,人與人之間的全面合作關系無法完全依靠完全的合同和理性的規則來實現,這時人類的理性必須止步,讓位于更廣闊的人性的地方。所以,毫不夸張地說,偉大企業家和商業領袖,注定是商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塑造者,甚至是商業意義的提供者,才能在這個合作博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偉大的合作生成者和促進者。

  文化層面的管理處理的重要問題包括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社會資本等,其核心其實都是這個全面合作關系。這里的最基本的邏輯是,企業家要把員工作為平等的個體看待,通過分享機制(包括價值觀、能力和財富三個方面的分享機制),向員工發出可信的承諾(credible commitment),從而持續地達到重復博弈的最優均衡解(optimal equlibrium),實現合作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容易為人忽視的是,這個合作邏輯其實同樣適用于企業與客戶、與合作者、與投資者和與社區的關系(包括員工,一共五個方面的利益相關者)。

  從器具到制度再到文化,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同時也是一個從分析到綜合、從科學到手藝、從書本到實踐、從照搬到變通、從技術的傲慢到人文的謙遜、從技術本位和財務本位的管理到以人為本的管理過程。

  這些轉變過程,其實也是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在中國傳播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教育模式的原因。例如,明茨伯格的戰略思想奠定了戰略學的過程學派,與波特為代表的內容學派的分庭抗禮。波特的五力模型之類的分析技術因為屬于器具層面,很大程度成為了管理界的常識,而明茨伯格的思想,因為很大程度上屬于文化層面,人們卻往往不容易理解到它們的重要性。

  再例如,傳統的MBA教育重會計、財務、生產管理等理性分析學科,而IMPM(國際實踐管理教育)重視的是管理者日常面臨的管理工作本身,其核心其實就是發展管理者建立上述五個方面的全面合作關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第三層面的內容。

  (作者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管理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2005財富全球論壇
七部門穩定房價新政
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蘇迪曼杯羽球賽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