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產品遭冷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0:29 解放日報 | |||||||||
11月,大地保險推出了兩款展覽會綜合保險,保障范圍涵蓋了國內舉辦展覽會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風險,如財產損失、盜竊搶劫損失、貨物運輸損失、公眾責任、停車場責任、雇主責任等多個方面。就連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和藝術品也在承保范圍之列,頗為引人關注。按說,上海展會很多,“展會險”的保障范圍既全面又具個性,應該會受到熱捧;但實際上“展會險”是看的多,買的少,市場并不領個性化新產品的情。
像“展會險”這種個性化險種開發出來遭冷遇,似乎已經成為保險產品的一個“通病”。去年在北京推出的“記者險”,3個月內沒有賣出一單;在成都一度熱炒的“航班延誤險”應者寥寥;在上海頗具需求的“視力康復手術意外險”也一直沒有打開市場,銷售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開發個性化的新產品原本是好事,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促進保險多元化發展,也顯示保險公司的實力。可為什么險種出來后市場不買帳呢?保險公司似乎做了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然而,細究個中原由,就會發現保險公司其實并不“冤枉”。 不少保險公司個性化產品沒有從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直接照搬國外,導致產品“水土不服”。如新婚意外人身保險,在美國等保險發達國家比較普及,去年就有保險公司將其照搬到上海來,賺足了眼球,可購買者卻寥寥無幾。今年“十一”期間,由婚慶公司聯合大地保險推出以責任險為主的婚慶險,情況雖較之前略好,但日后要立足市場,形成規模尚有難度。 有的個性化產品只是保險公司的應景之作,這注定了這類產品的中道夭折。2003年非典時期,有公司一口氣推了幾十個非典險種,如今這些險種已經閑置,造成很大的浪費。現在禽流感又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有些保險公司就用“禽流感保險”裝點門面,但從險種推出伊始,就因為其“保費相同,保額不同;沒有真正深入農村”而受到爭議,到目前為止,滬上購買“禽流感保險”的還不足30人。 銷售渠道的過窄,消費者不知情也制約了新產品的走向市場。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指出,個性化的保險要與自身主營業務聯系起來,拓寬銷售渠道,這樣才利于產品的推廣。但是滬上個性化險種,如“餐飲綜合險”、“裝潢責任險”、“高爾夫綜合險”等,基本上是通過協會、俱樂部等團體銷售,渠道過于單一。再加上保險公司有關部門人員不作為,根本不做也不愿宣傳,很多目標消費者因此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保險。這樣一來,個性化險種不就只能養在深閨中嗎? 當前,產品開發的政策之門正越開越大,保監會為鼓勵保險產品創新,相繼修改了產、壽險產品審批和備案管理制度,將事前審批改為事后監管,促進產品創新。近日,新的《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頒布,只有4類險種需要實施行政審批,其余均適用于備案管理,而且分公司享有一定的產品開發權,個性化產品開發的土壤日漸肥沃。保險公司需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努力做好產品的個性化開發,同時積極宣傳推廣,個性化險種才能真正深入市場,深入千家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