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jīng) > 保險 > 正文
文/本刊記者 陳婷
文前提要:由于代理人的忽悠,或由于投保人自己的誤解,“雞肋”保單并不能符合家庭和個人的需求。如何變無用為有用?對付這樣的“雞肋”保單
什么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者是也。由于“人情保單”的普遍存在,由于代理人的“忽悠”,由于消費者自身對保險的誤解,還可能由于家庭情況的變化和發(fā)展,“雞肋”保單似乎無處不在。
有些保單花了很多錢買來卻并不符合那個家庭的需求,有些人買的保單怎么看也不是他(她)需要的那一份。這就是“雞肋”。
趕快行動,在把握基本原理和作戰(zhàn)技巧后,一起去消滅你家里的“雞肋”保單!
家庭保險次序混亂怎么辦
老李一家還“挺愛買保險的”。老李年收入8萬元左右;妻子年收入3萬元左右,中年得子的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剛上小學。該家庭每年要花費2萬元在購買商業(yè)人身保險上。購買的保險品種也很多,包括女兒的一份教育金保險和意外險、妻子的一份養(yǎng)老險和萬能壽險。
【診斷分析】乍看上去,老李一家的風險意識還挺強的。可是,他家買的保險種類挺多,保費支出也挺多的,卻仍然存在不少的隱患。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沒有保對人”(保障對象安排不當)、“應該重點保障的對象卻沒有保對險種”(險種選擇不當)。
比如老李一家,他是這個家庭收入最高、責任最重的一個人,必須有限為這個家庭支柱購買所需保障,首先應該為自己安排好足額的人身意外險和定期壽險,而不是先給自己的女兒買一份“少兒教育金保險”。
因為對于這個三口之家而言,最大的風險是李先生發(fā)生意外或不幸,家庭支柱轟然倒下,導致家庭收入銳減,家人的生活質量就可能驟然下降,女兒的教育金也失去了最主要的來源。老李本人的意外險、定期壽險沒安排好,太太和孩子的保險卻已經(jīng)有了一大堆,這是不恰當?shù)陌才拧R驗楸U蠈ο鬀]有安排正確,該家庭現(xiàn)有的保險可以說在保障功能上完全不到位。
事實上,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產(chǎn)險,保險并不是買得越多越好。在了解了自己的保障需求和應該選擇的險種后,你愿意購買的保險可能不止一個產(chǎn)品,而且在同一時期一個家庭中的不同成員可能都有購買保險的計劃。此時,和理財目標需要安排輕重緩急一樣,購買保險也有一個總原則:優(yōu)先購買最急需的產(chǎn)品,先近后遠,先急后緩。
在遵循“先近后遠,先急后緩”的原則基礎上,要先給家庭責任最重的成員上好急需的保險,其次有余力了再考慮其他的險種、其他的家人安排。
比如,20~30歲左右的單身期,以意外保障為主,輔之部分的定期壽險和醫(yī)療保險。30~40歲的家庭成長期,壽險、醫(yī)療、子女教育保險都要充分考慮,有余力的再考慮自己的養(yǎng)老。40~50歲的人生,健康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迫不及待需要全面拉高。50歲以后,醫(yī)療和養(yǎng)老成為基本的兩大問題,需求度并沒有降低,但已經(jīng)很難購買。
【急救手段】趕快為老李本人安排相應的定期壽險和意外險。同時要注意,家庭總保費支出不要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以超過年收入的10%為好。
盲目跟風買錯保險怎么辦
還是前述這個老李家的例子。
【診斷與分析】老李家庭的保險安排,還折射出一個盲目跟風買保險的問題。因為他的妻子坦白說,之所以會給自己買萬能險,就是因為有段時間,外面有關萬能險的宣傳得很多,周圍也有不少親戚朋友在買萬能險,自己經(jīng)不住代理人的推銷,也就買了5000元一年的一種產(chǎn)品。其實,她根本就不太理解這“萬能險”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也難怪她,中國人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盲目跟風,投連、分紅、萬能,保險產(chǎn)品的“流行”一遭又一遭。
可是,保險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可能伴隨你和家人一生的長期的、無形的服務類商品,所以必須因人而異購買和安排。即便是一款設計再好的產(chǎn)品,也不會適合所有的消費者。對于老李這樣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需要長期持續(xù)注入資金、前期扣除費用較高的萬能險就不是一款合適的產(chǎn)品。
可以說,李太太的這款萬能險保單,就是一張“雞肋保單”,看上去不錯,可卻沒啥實際功能和作用;如果說要去退保,想想過去這三年來被扣除了那么多“初始費用”,已經(jīng)占到全部保費的40%以上,似乎損失太多。
【急救手段】當斷則斷,可以暫停該保單的繳費,直到家庭收入大幅提高之后或是家里有閑置資金需要中長期理財手段后。
保險安排最好能在對所購險種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根據(jù)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預算巧安排。克服盲目跟風的心理,也許可以走出家庭保障安排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