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上海有的保險公司在壽險銷售方面的誤導呈上升勢頭。記者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相關案件統計情況,結合《保險周刊》接到的讀者來信、來電反映,請壽險營銷專家對一些壽險營銷員誤導行為進行剖析,為市民防范誤導支招。
來電應驗明正身
有市民反映,晚上6點至7點,往往會連續接到保險公司所謂客服回訪電話,而自己從未在這家公司購買過任何保險產品。據悉,這些電話并非保險公司真正的客服電話,而是營銷員盜用客服電話的名義,以種種理由說服客戶同意營銷員上門銷售;而市民個人信息均是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所得,大量電話已給市民正常生活形成騷擾。
專家支招:通常保險公司都會建立規范的客服體系,以統一的電話號碼呼入呼出,且客服人員都配備工號。市民今后再接到類似客服電話,應先通過來電顯示功能觀察是否為保險公司統一熱線,若仍不能確定該電話是否來自保險公司,可向來電人詢問工號再向保險公司核實。對于有些誤導、不友好和辱罵的話語,如有條件還可以采用錄音電話或用其他方式錄音,作為投訴和訴諸法律的證據。
上門應了解產品
上門拜訪是壽險營銷員重要的展業方式,但個別營銷員的不誠信銷售行為,嚴重影響了市民對保險的信任。有些營銷員登門后,會假借為消費者制定保障計劃的名義,推銷公司主打的萬能險、投連險產品。
相對于其他保障型產品,萬能險和投連險的保費高、傭金高,通常每份6000元的產品,首年傭金逾三分之一。投資型壽險產品外表被高收益所包圍,極易迷惑不明其中原理市民,其實正因為具有投資功能,這類產品的定價比純保障型壽險產品要高很多。
專家支招:通常營銷員在上門前都會預約時間,應查看他們的展業資格證書。消費者若真有相關保障需求,應事先了解自身需求點,避免被營銷員左右決定。此外,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資金確定繳費比例,切不可為追求高收益盲目投入過多資金,以避免面臨續繳保費無以為繼的風險。
說明會簽名謹慎
說明會是近年來壽險公司最有效的集體展業模式,營銷員通過往市民信箱塞邀請函,利用部分市民貪圖贈品的心理進行銷售。據一些去過說明會的市民反映,參加回來后沒幾天保險公司就送來了保單,自己連什么時候簽字的也記不清楚。
其實,有些營銷員為達成業績,不擇手段。一些說明會要求市民攜帶身份證、銀行卡等證件,并要求在相關材料上簽名;事后營銷員又利用這些材料編制投保材料,對簽名進行描紅、復制,市民面對極其相似的簽名也無從辯駁。
專家支招:市場參加正規的說明會了解金融、保險知識并無不可,但要注意加強自我保護,不可隨意提供投保壽險必須的身份證、銀行卡、簽名。監管部門規定,不得以營銷服務部或者營銷員名義召開說明會,因此市民參加說明會前還應該打電話到保險公司確認是否真有其事。當組織者要求簽名時,參加者最好不要當場簽名,而是婉言說明要帶回家仔細閱讀考慮后再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