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投保的思維陷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2:27 新聞晚報
一個朋友要買保險,本來已經說定了買一家大公司的萬能型重大疾病保險,后來跳出另外一個代理人,對她說:“我的產品跟你要買的差不多,但資金返還的保證利率比你的高出0.3個百分點。”朋友就真的猶豫起來。 為了促銷,讓保險附帶分紅本無可非議,但很多人明明是想買保險防風險的,卻為了分紅的高低忽略了最核心的服務:保險理賠。大公司基于其本身的品牌和實力,在理賠上所能提供的服務明顯要優于后來的那家保險公司,這些其實就是保險產品的質量保證。 而朋友的猶豫也不難理解。因為有資格買保險的人都有健康作為資本,他們在掏錢的時候往往會想著未來的自己如何比現在的自己過得更好;鮮有人會作“我萬一得大病了哪一家賠得更多更順利”的不祥打算。 這種樂觀情緒其實不賴,但當我們買保險的時候,本身的初衷是為了防范意外,卻仍持著“意外不會發生”的樂觀情緒只比較回報收益而不比較理賠難度,就顯得很不理性了。所以挑保險挑到后來變成挑回報,最后索性也不要買保險了,直接投資基金炒股票去吧。 很多女生挑男朋友也是,看住房、看收入、看有沒有潛力,總是想著他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優越的生活,有幾個想過萬一自己生了大病、或者丟了工作,身邊的這位能否陪我共度難關?畢竟過日子,錦上添花固然好,能夠雪中送炭的人才值得托付終生。 可惜人們往往不能給現在的自己做一個正確的定位,這讓我想起衛斯理的故事:有一間房間,進去過的人,不多久都自殺了,故此,主人把房間密封,窗戶用磚砌密,衛斯理好奇心熾,硬是要進去探險。他看到什么,以致嚇得走了魂?原來,他看到一個驚惶失措的自己,正在哀哀痛哭。而那才是真正的衛斯理。原來,人們不敢面對的,往往是真實的自己。 這就像一些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硬冠名在孩子的身上:《天若有情》里不開心的母親有一個叫“展顏”的女兒;美國一個叫“曲譜”的年輕人雖然名字與“旅行”諧音,但30好幾的他實際上卻從未真正出門進行過遠行…… 只是,當我們都去一味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又有誰來捍衛已經獲得的美好? 勞拉于8月18日23:01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