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保險探討讓我認清這樣一個事實:誠實有價。以前不管接待哪路讀者,讓人家如實告知總歸是沒錯的。但這次我真切地希望周女士能夠看到本版的討論,至于她的決定,我不想多插嘴。
這次我們約了三位保險代理人共同討論“投保后生病怎么辦”的問題,這三位代理人雖然給出了驚人的一致意見,但當筆者提出登報討論時,三位都不約而同地希望能夠遮掩
自己的身份,因為這樣的言論顯然對自己正在服務的保險公司不利。
如果周女士已經去向保險公司如實告知了,顯然會給自己添一大堆的麻煩:體檢煩、續保難,更糟糕的是還可能面臨拒保。
一旦拒保,顯然會讓人心里很不平衡:我前面十年的健康保費都白交了嗎?事已至此,或許只能想想參與本期討論的代理人木依的話:也不能完全算白交,畢竟保險公司保了你十年生大病的風險。但這只是阿Q式的精神鼓勵法,不管怎么說,投保后生病主動向保險公司告知病情,對客戶而言是件劃不來的事情,不符合經濟學上對理性人的定義,相當于為誠實埋了一次單。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不少人在為自己的誠實埋單。只是不知道,素來以精算、精明著稱的保險公司也有這樣的“告知”漏洞。
我不知道看了本版的討論以后,會不會有很多人開心地慶幸自己沒有像個傻瓜一樣去如實告知,我更擔心一些沒有看清楚全文的人,以為生病了依然可以投保。
對于保險常識的缺乏,去《保險周刊》的短信平臺上看看就知道了———有人問“得了癌癥還能投保嗎?”“我買的意外險拔牙為什么不賠?”“投保人是不是名字填得越多越好?”……如果每個人都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來衡量,買保險要做到穩賺不賠,保險顯然是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
今天我們拿這件事出來討論,不是為了曝保險一個大漏洞讓大家去拼命鉆,而是因為一方面這是個與保險有關的有意思的現象,另一方面也作為一種知識告訴大家。不管什么事情,做對了做傻了都要弄個清楚,這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作者:□文 易無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