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保險 > 2011年交強險繼續虧損 > 正文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去年虧損92億這已是交強險業務連續第3年虧損了。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交強險制度執行6年多以來,截至2011年底各家保險公司僅此項業務累計虧損超過170億。
那么,交強險業務虧損是否會持續下去?隨著虧損幅度的增加,是否會引發交強險漲價?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則認為,交強險虧損有其內在邏輯,漲價的可能性不大。
漲價可能性不大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交強險經營虧損92億元,其中,承保虧損112億元,投資收益20億元。這一數據創下歷年虧損額最高紀錄。
統計數據還顯示,交強險開辦以來,2006年~2008年期間合計盈利6.9億元,其中2008年實現經營利潤17.6億。之后,隨著覆蓋面擴大,虧損面也在擴大:2009年虧損29億元,2010年虧損72億元,2011年虧損增至92億。
虧損額擴大給財險公司帶來壓力。如果虧損進一步擴大,交強險會否被要求漲價?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微博)認為,交強險漲價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導致交強險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而非交強險費率過低,如果以漲價來解決問題,有關方面將承受非常大的輿論壓力。
他認為,交強險虧損數據應該換個角度來理解,“虧損程度到底如何,要看市場的反映。如果虧損情況已讓該項業務難以承受,為何沒有哪家公司表示要放棄交強險業務?”各保險公司連年掏出真金白銀補貼車主,但對此項業務仍然毫無疲態,連外資險企也在摩拳擦掌準備開展交強險,這表明虧損相對總收益而言并未構成實質威脅。
記者從各保險公司審計報告中看到,經營交強險的36家財險公司中有33家交強險業務去年出現虧損,其中人保財險(微博)交強險業務虧損最多,達40億元;排名第二的平安產險交強險業務虧損了9億元。雖然,交強險業務出現虧損,但由此帶來的商業車險業務是保險公司主要利潤來源。數據顯示,2011年人保財險實現凈利潤80.27億元,平安財險實現凈利潤49.79億元。
虧損的內在原因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士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有四個原因導致交強險虧損嚴重,分別是部分車輛的賠付過高、部分地區的綜合成本率過高、人傷賠付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區法院在判決交強險案件時,并沒有嚴格按照交強險條例來執行,一些不應該賠付的案例最終也需要賠付。
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并無動力讓交強險盈利,“在市場對交強險保險費過高的爭議聲中,報出虧損顯然比報出盈利對保險公司更有利”。
交強險作為公益性險種,其費率的制定標準以“不虧不盈”為原則。但記者調查結果顯示,在現實中該險種很難做到“不虧不盈”。
根據相關規定,交強險必須和商業險分開管理、單獨核算、費用分攤。一名財險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具體操作中,領取一筆業務費用,最后究竟用于交強險還是用于商業險,很難能嚴格分清和監控。
據了解,在車險理賠過程中,一般是先在交強險范圍內進行賠償,然后才是商業險責任范圍內賠償。在操作上,不排除一些保險公司將原本屬于商業車險的費用列入交強險范圍內。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教授王緒瑾(微博)認為,交強險虧損的根源還是目前經營模式不夠明晰,“前端有政府定價,后端由市場經營”使得市場經營主體地位不明,政府、企業、監管機構的責任義務界定不清,保險公司難以做到“不盈利不虧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