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保險 > 推遲退休年齡引發熱議 > 正文
如果政府推出“彈性延領”養老金政策,哪些人會積極響應?又是哪些人會強烈反對? 對此,我們進行了一番調查。
文/本刊記者 徐卓航
人社部的一句“推遲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網友熱議。對于人社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做法,社會上也是眾說紛紜。這些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評論意見,更顯現了“晚領養老金,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態勢。
年輕人VS “老來俏”
正方:“延長退休年齡有利于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充分發揮高級專業人員等‘短缺’群體的作用。”
反方:“現在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員工不退休,新員工名額必然會縮水。”
分析:在線調查顯示,許多人反對該政策的理由是“不利于年輕人就業”。不難看出,在職的網民對新政策將不利于年輕人就業普遍表示擔憂。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副所長同樣指出,延遲退休會加劇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矛盾。目前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超過1.1億,每年大約有300萬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3%。但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000萬個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就占去機會的30%。
而支持者則表示,中高級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等“技能人才”、“短缺群體”尚需結構性調整,一些崗位的“彈性退休”恰能彌補這一問題。同時從長期來看,退休年齡的高低和宏觀就業量不存在直接關系,延遲退休年齡與就業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國的就業容量取決于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老年人就業、尤其是那些對經驗和技能要求很高的“老來俏”和年輕人就業并不存在絕對的替代關系。
短評:如何利用好“彈性”,在彌補“短缺”群體的同時不增加年輕人就業的壓力,是最需要妥善處理的社會矛盾。
弱勢群體VS強勢群體
正方:“只要能堅持合理的‘彈性’,不同階層和區域的差異性問題就不是問題。”
反方:“我前兩年就已經失業了,現在每個月還要繳養老和醫療參保費,本來再熬個幾年就可以領退休金了,但若延遲退休,豈不是要再苦等好幾年!”
分析:對于社會弱勢群體來說,晚領養老金的做法往往使之“愁容滿面”。那些勞動力市場上缺乏技能處于弱勢的人群,退休后不但卸下了工作重擔,生活狀況還能即刻獲得改善。還有些人退休后能自由安排時間,收入也不比每天上班少多少。另一方面,一些體弱多病的人壽命并不長,本就存在交多領少的情況,還要再推遲退休年齡或晚領養老金,豈不是更不公平?這些人更擔心的是:現在說“彈性”,難保過幾年就變為“強行”了。
但對另一些在崗位上有一定權利和豐厚收入的人群來說,想必對于新政策會舉雙手贊成。多一天上班就多一天的財路和便利,怎能不讓人拍手叫好?因而對“彈性”政策會否給一些人“戀官”、“戀權”提供便利,也值得擔憂。而正方觀點則認為,只要通過制度規范“彈性”尺度,保證需要早退休的人不用苦苦煎熬,想賴著不走的人也無法以此牟利,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短評:能否把握好“彈性”尺度,既不傷害中低階層群眾利益、也不讓少數人成為唯一的受益者,需要全面而謹慎的考量。
小市民VS大制度
正方:“延長退休年齡是居民壽命不斷提高的客觀要求,是維護代際公平的必然選擇。而應對老齡化、養老金支付缺口等也都迫切需要提高退休年齡。”
反方:“養老政策一變再變,實在讓人非常疑惑。”
分析: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政策,涉及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正方認為,延遲養老金領取時間的直接后果是將來每月領取養老金數額將上浮,對許多繳費額較低的人來說是有利的。退休年齡的推遲既能給養老金賬戶增收,又能減支,兩相疊加,效果顯著,意義重大。
但老百姓關心的往往是更加現實和眼前的利益得失。他們不理解:為何不先行取消退休雙軌制、縮減政府開支,而非要先拿我們微薄的養老金開刀呢?
短評:養老金延領的問題,關系到我國收入分配和福利體系改革,牽一發動全身,不能讓養老金改革變成阻礙收入分配改革的絆腳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