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曙光
十年間,作為壽險市場當之無愧的花旦,分紅險一邊享受著風光的追捧,一邊飽受著爭議和指責。
特別是2011年受客戶資本市場連續陰跌銀行理財產品積壓等影響,分紅險一度出現退保潮。雖然2012年的分紅水平還未公布,但各方心知肚明,分紅險由于去年投資收益不理想,行業的分紅險分紅率不可避免地會下降。老百姓對其的微詞集中在“累積紅利不多,現金價值也不高”“買了分紅險既沒抵御通脹,也沒投多少資收益”。
行業專家表示,雖然分紅險熱銷了這么多年,但客戶對其的正確認識還很不夠,對于保險的本質,分紅的特質了解的太膚淺。
“從投資角度看,根本不能拿保險和儲蓄和股票比,保險的優勢是保值、安全,不會讓資金惡化。只有投資收益超過了物價上漲才算是抵御通脹了,分紅險只是參與了投資,只是有效地抵御通脹,不是完全抵銷通脹,不單是分紅險,就是銀行、股市也都不敢說完全可以抵御。抵御通貨膨脹,是個系統問題,影響因素很多,這只能算是一種理論上的預期”,某保險公司管理者解釋道。
為什么要買保險?很簡單,就是為了獲得保障或保障的補充。然而,還是有些客戶以為分紅險是短期賺錢的工具,“一些不專業的代理人也會迎合客戶不夠明智的心理,拋開保障談收益比返還”,一位經紀公司的從業者認為代理人和客戶都存在認識上的盲點。
為適應市場的調整,不少保險公司新推出的分紅險產品都經過了升級換代,凸顯了健康及養老概念,強調分紅險的保障功能。相信2012年的壽險市場,分紅險還會呈現不俗的表現,客戶也會向其投遞橄欖枝。但提醒客戶注意,在現階段如果為了分紅而買保險,只能說“想愛都難”。而在維持基本保障完善的前提下,有能力的客戶可以用期繳分紅保障類產品替代固定保額的傳統產品。如果具有一定的金融常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合理搭配分紅、投資連結和萬能險,針對解決不同的保障需求和生存需求,才是正確的方向。
為了讓客戶明明白白買好保險,在這里,我們給出一些提示——
●保險是用來保障的,完全為了投資賺錢要通過其他渠道。要是在有保險需求的基礎上,并且是在有一定資金實力的情況下選擇購買分紅險,特別不應該單純為追求保單紅利而購買分紅類保險。保障若是錦,分紅只是錦上花。
●分紅重疾險,保障也是第一位。分紅是在確保客戶保障利益前提下的或多或少的額外驚喜,就像我們去吃燴面,這次去了碗里可能有2個鵪鶉蛋,下次去了可能是3個,我們不會因鵪鶉蛋的多少影響是否吃燴面的決定,因為我們關注的是燴面,如果完全是為了吃鵪鶉蛋,就選擇以鵪鶉蛋為主的飯店。
●理財為主的分紅險,要明確投資和理財的區別,不要抱有在短期內獲得高額利潤的心理預期。投資就像火中取栗,需要膽量、技巧和運氣,稍有不慎,有燒傷手指或整支手不保的風險;而保險理財,就像手技表演,手指之間不斷組合成不同的造型,但無論怎樣變換,手指最終不會損失毫毛。就像好多投資項目的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看不到保險產品有這樣的提示。因為保險本身就是一種管控風險的方式。
●在選擇分紅方式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挑選。如果更看重紅利領取的靈活性,可選擇現金分紅。如果不急于將紅利取出,可選擇保額分紅或現金分紅產品的累積生息,在長期內獲得更好的收益。
附:分紅險三問
1何為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異呢?
打個比方,死差益就是每年保險公司預計購買某款分紅險種的客戶發生死亡的人數是5人,準備了5個人的死亡保險金,結果實際死亡人數是3人,那么多準備的2人的保險金就是因死亡人數少而產生的收益。利差益就是保險公司原定計劃是投資收益10個億,結果由于市場行情好,投資策略精準,結果實際收益是12億,多出的2個億就是利差益;費差益顧名思義,就是實際產生經營費用少于預算費用而發生的費用節余。打個比方說,辦一件事情原本要花10000元,由于精打細算,儉省節約,只花了8000元,剩下的2000元就相當于費差益。
2分紅險可以避稅嗎?
就分紅險本身而言,分紅其中一項是利差,而分紅的目的也是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如果資本利得稅開征,分紅保險的分紅確實可以免征,這點要優于在二級市場投資保險公司的股票。對于遺產稅、養老金的遞延納稅,分紅險都可以規避,甚至在某些國家買保險的支出還可以稅前列支,減少個人所得稅。
3分紅的高低會影響原有保障利益嗎?
在傳統壽險之后出現的分紅險、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險都具有廣義投資的功能,雖然投資渠道、利益來源不同但同時具有0收益的風險。與后兩者不同的是,分紅險對分紅之外的保單利益確定性最高,即使0分紅的情況下,保單的保障及生存利益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包括現金價值的積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