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企業和個人承受著較高的社保繳費負擔,一邊卻是存在著社保基金被地方政府隨意挪用充數的現象。那么,社保基金究竟為何會變為地方政府眼中的“唐僧肉”呢?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土地財政吃緊成誘因
財政部稅政司近日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稅收收入情況分析 》顯示,2012年1~3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25857.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億元,增長10.3%。但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2.1個百分點,為近3年同期最低。同時,各省區市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也顯示,在經濟主動減速的大背景下,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等地,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增幅都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一些地市甚至出現稅收收入超20%的負增長。這也預示著我國經濟發展熱度正在下降。
然而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稅收下降之時,往往可以通過土地財政收入這一重要的非稅收入進行彌補。過去幾年中,我國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中,土地收入基本上占到了40%到80%,成為非稅收入的主體。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控,今年以來各地土地市場繼續呈現成交冷清態勢,主要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減少47.5%。
稅收和土地財政的雙下降,使得各地財政增收的任務壓力大增。為了完成增收指標,各種特殊增收辦法便應運而生。比如有的地方會隨意增加亂收費項目,以費充稅,甚至有的還會要求企業“預繳”所得稅。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稅務學會理事胡怡建對此表示憂慮,他指出,今年中央政府通過結構性減稅希望讓利于企業和民生,希望通過減稅效應的發揮帶動居民消費的擴大、振興實體經濟和民間投資。但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既定的財政收入高增長目標而采取各種辦法增加收入,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對沖結構性減稅的正面作用,加重企業和社會的負擔,加劇社會分配不公,進而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與這種挖空心思“開源”方法相比,還有的地方政府想到了方式更便捷、效果更顯著的辦法,就是將社保基金抽調過來充數,這種方法類似銀行季末拼命拉存款一樣,等到考核結束后,再把資金調走。但這樣的做法卻給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埋下了隱患,因為今天社保基金可以被地方政府輕易挪用充數,就難保將來地方政府財政吃緊之時,社保基金不會被地方政府真的拿去填財政收入不平衡產生的窟窿。
地方政府減支勢在必行
說到底,有些地方政府拉社保資金充數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最近十多年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已經讓各級政府習以為常,并且對高增長形成了強烈預期,并在高增長和高支出之間形成了某種程度的默契,進而形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今年一季度稅收增幅的迅速回落,讓一些地方政府亂了方寸,為了應對財政高支出的壓力而不得不想盡辦法開拓財源。
胡怡建表示,面對財政收入的減少,地方政府能采取的應對方法只有兩種,要么是加強征管,開拓財源,要么是勒緊腰帶,減少支出。從眼下中央的經濟工作意圖和我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來看,后者顯然優于前者。地方政府應該借機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各種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也應該加強審核,能不上的就不上。還有“三公”開支也還有很大的減支空間。地方政府應該意識到,財政收入并非只能增收不能減收的單行線。
短評
監管要落到實處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財政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切實保證納入社保專戶的各項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規范、有效。財政部的通知指出,近年來,在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努力下,社保專戶管理不斷完善和規范,制定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規程等一整套規章制度,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障資金安全運行和國家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落實。2011年以來,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地方財政專戶清理整頓工作。在核查工作中,社保專戶管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進一步規范和解決。規范社保專戶管理,是維護財政資金安全,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一項制度性、機制性措施。
應該說,這一通知的發出,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的肯定。的確,隨著社保基金的雪球越滾越大,社保基金的投資范圍愈加寬廣,社保基金的安全性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這里說的不光是投資安全,還有監管安全。前有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慘痛教訓,如今又出現了地方政府拿社保基金充數財政收入的亂象,實在讓我們對社保基金的管理很是擔憂。如果無法讓社保基金的管理真正做到規范化、透明化、獨立化,一旦將來社保基金多元投資開閘,恐怕我們將看到更多侵占、挪用社保基金的事件發生。到那時,恐怕再高的繳費比例,再高的投資回報,都無法彌補上這個黑洞。
不過值得大家安慰的是,現在社保基金的規范管理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我們相信,只要相關的監管措施能落到實處,就能讓廣大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社保基金帶來的實惠和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