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保險 > 保險業入世十周年策劃 > 正文
□楊慧萌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叩開世貿組織大門,成為世貿組織第143個成員。轉眼間入世十周年,我國保險業在十年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內地外資保險公司數量增長很快,已達45家,占保險公司總數的1/3以上。然而,根據保監會網站公布的1-10月人壽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和1-10月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外資公司保費收入僅占壽險市場的3.81%和財產市場的1.08%。
外資保險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先入為主”。由于中國保險行業起步晚,市場空間不夠大,市場環境不佳,中國消費者投保意識不足,中資公司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在先入為主思想的影響下,有投保傾向的消費者更可能選擇十年前“先入”的中資公司。
二、政策限制。例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中的第5條規定,中資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未經保監會批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外資保險公司不得經營交強險,而車主在購買交強險時,往往會一同購買商業車險,對外資公司的車險業務造成了極大的壁壘。
三、銷售壁壘。雖然對于外國公司運作地點以及開設分支機構的數量限制已經取消,只有在分支機構的數量達到一個相當水平后,它們才可能參與同等水平的市場競爭。
四、對盈利能力的不同看法。大部分外國公司的定價和儲備金政策會比本地同業者更為嚴格,并且更多地關注長期盈利能力,造成目前其短期盈利的不足。
筆者認為,我國應該進一步開放保險市場。一方面,外國保險公司尤其是國際性大公司,最為顯著的優勢是精良的營運管理,包括公司治理、產品創新、保險精算支持以及客戶服務等。而這些正是我國保險公司不足之處,放開我國保險市場,可以進一步推動國內保險行業健康快速地發展。例如,允許外資公司經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必將帶來革命性影響,外資公司的運作模式勢必會給中國保險業帶來較大的啟發。另一方面,加大競爭力度,可以促進我國保險公司“走出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外資公司占有國內保險市場較大份額時,中資保險公司定會將放眼于國際市場,加大改革力度,加速保險產品合理化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