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7月27日電(記者 袁軍寶、焦國棟)近日有專家指出,我國養老基金“空賬”1.3萬億元,立即引發廣泛關注。有群眾認為,以后老人越來越多,兩個年輕人養四個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養老金做實,年輕人怕是負擔不了。
一些專家認為,“空賬”是我國養老制度轉型形成的“歷史欠賬”所致,目前支付風險不大,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支付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國家逐步做實賬戶并能讓養老基金收益跑贏CPI才是上策。
賬戶“虧空”是養老制度轉型之痛
我國養老金“空賬”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據了解,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1991年國務院決定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探索試點,各地逐步建立起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體系。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研究員李愛說,經過幾次調整,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部分由單位負擔繳費,為職工繳費工資的20%,個人賬戶由職工個人繳費,為繳費工資的8%,職工退休后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余額及社會工資水平等因素共同確定。
據了解,改革之前的養老保險由國家統籌安排發放,沒有個人賬戶及資金積累過程。在山東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已近30年的職工劉景凡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企業工作,之前沒聽說過有個人賬戶,現在每個月往個人賬戶交200多元,退休后能拿2000多元。盡管自己拿的退休金并不全是自己積累的,但養老沒有問題。
山東大學財政系主任李齊云說,改革前雖然沒有個人賬戶,但國家已經通過企業稅收及利潤上交等方式拿走了養老保險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這些資金用于其他事業,個人賬戶建立后不能再向這部分職工“追繳”養老金,從而形成個人賬戶“歷史欠賬”。
李齊云說,待這部分“欠賬”職工退休領取養老金時,便只能“挪用”后來人繳納的養老金予以支付,從而形成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雖然國家財政不斷予以補貼,但由于老齡化不斷增加及養老水平的不斷提高,“空賬”越來越大。
據了解,為解決“空賬”問題,2001年我國在遼寧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之后又擴展到吉林、上海、山東等十幾個省市。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工作人員張曉巍介紹,目前山東已做實個人賬戶150億元,大多數地市在做實個人賬戶時財政壓力不大,但有的市由于財政基礎不好及收繳狀況不佳等原因,尚需省級財政給予一定扶持。
人口老齡化加劇“空賬”風險
一些專家認為,養老金賬戶“空賬”并不稀奇,之前就引起過許多爭議。據了解,爭議在1996年全國各省區市普遍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時便已出現,個人賬戶在運行不到3年時間內“空賬”規模就已達到1990億元,之后越來越大,2004年達到7400億元,2005年底超過8000億元,據專家透露,至今已達到1.3萬億元。
雖然“空賬”規模越來越大,但“現收現支”的支付制度在保證養老金支付方面問題并不嚴重,據了解,去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15萬億元,而基金總支出8900億元,截至2009年底,我國養老金已累計“節余”1.25萬億元。張曉巍認為,“下一代養上一代”的養老方式,如果不存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基本可以持續下去,目前山東省的養老保險繳費人數為1100萬人,而領取養老金的人數為300萬人,養老金已累計“節余”500億元左右。
李齊云說,許多國家都在實行“現收現付”的養老制度,如英國、澳大利亞采取政府稅收全額負擔的方式,瑞典采取名義賬戶的方式。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曾表示,把賬做實和將來“認賬”雖是兩件不同的事,但效果是一樣的,即居民不用擔心賬戶里的錢是否存在,只要退休時可以正常領取養老金就行。
但也有部分群眾對此表示擔心。在山東濟南一家銀行工作的李陽說,養老金賬戶里的錢最好還是別作他用,如果現在用了,相當于把后人的錢提前拿來花了,不保險。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張曉巍介紹,一些老工業基地如濟南、青島等地老齡化趨勢已特別嚴重,將來支付壓力肯定會增大。據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統計,山東將比全國提前5年結束人口紅利期,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39.49%。李陽說:“如果10個人里有3個老人,3個小孩,剩下4個工作的人養這么多人,壓力肯定會很大。”
不僅是山東,全國也是如此。據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的統計,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2.79%,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7%,2050年將超過30%。有專家預計,如果不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在未來30年時間里,我國城市養老金“空賬”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
李愛說,隨著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將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可有效避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張曉巍認為,如果賬戶做實,便有資金進行投資以“保值增值”,賬戶空轉不利于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
賬戶做實后資金如何“管”成難題
一些專家認為,個人賬戶如果做實,將面臨如何保證資金不被非法挪用及“保值增值”的問題,如果社保基金收益“連CPI都跑不贏,那對國家及群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有專家表示,到2020年,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滾存將在10萬億元以上,但近年來中國養老金賬戶投資的收益率不到2%,而在過去9年里,CPI平均為2.2%,面對高于收益率的CPI,社保基金受到通脹的巨大侵蝕。
張曉巍介紹,國家對養老金的管理及如何使用都有規定,目前大部分只能存在銀行或買國債,只有做實的部分可以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從近些年來看,這部分資金的收益率明顯高于銀行存款。據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為244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9.75%。
社保基金之所以有較高的收益率,是因為其投資渠道更加寬松,但一些業內人士也擔心,如果增加養老金投資渠道,其風險必然增大,如何確保群眾的“養老錢”不虧空又是難題。
李愛認為,如果做實個人養老賬戶,養老金投資操作肯定不能過于保守,必須結合企業年金及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式,選擇風險較小、收益相對穩定的投資品種,進行市場化投資運營,以增加收益。她建議,國家應建立起全國性的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以便于全國各地的資金規范統一管理,防止出現挪作他用及亂投資現象,并且這些資金可以集中起來,用于投資國家優質項目,如機場、高速公路等以獲得高額穩定收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