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月初銀信產品被叫停,加之銀行渠道在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中逐漸加重,銀保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保險公司順勢加碼銀保產品。不過在熱鬧背后,銀保產品也存在著諸多容易被人忽視的陷阱。新華保險的銀保渠道專家向記者介紹了銀保產品的“三個誤區”和“三個不保”。
銀保產品姓“保”不姓“銀”
誤區1、銀保產品是銀行理財產品
銀保產品,顧名思義就是在銀行里面銷售的一種保險公司產品。但是由于銷售誤導等原因,不少消費者把銀保產品等同于銀行自己開發所屬的理財產品,從而忽視了銀保產品最本質的保障功能,只看重其收益率等理財指標。所以提醒消費者,銀保產品只是放在銀行里銷售的保險產品,并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
誤區2:銀行該對銀保產品負責
此理解緣于第一個誤區,尤其是一些年紀較大的投保者從銀行購買了銀保產品后拿著保單去銀行辦理退保或者其它手續,給雙方都造成了不便。事實上,在銀保產品的合作中,銀行只是提供銷售渠道并且向保險公司收取一定的渠道傭金,并不承擔任何的擔保責任。投保者在購買銀保產品之后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咨詢開發該銀保產品的保險公司。
誤區3:只比較產品收益率
銀保產品在銷售時往往會拿“一年2.5%的保底收益”或者更高的收益率來做噱頭“蒙混過關”,卻殊不知目前市場上的銀保產品多為分紅險和萬能險,所交的保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作為保障、傭金和初期運
營成本等被扣除,只有一部分保費用作投資,因此投保者是拿不到所有本金(所交的全部保費)的2.5%利息。所以,在購買銀保產品時還應弄清楚費用、投資期限、保障功能以及保險公司售后服務等關鍵信息。
銀保產品三個“不保”
1、不保投資風險
由于上述三大誤區的干擾,再加上保監會規定2.5%的保底收益率,很多消費者自然地認為銀保產品很穩當。其實,保險公司在支取投保者投資賬戶中的保費去投資時面臨較大的風險,這也是近期萬能險結算利率一再走低甚至傳出即將退市消息的原因。當投資收益率較低還趕上通脹,銀保產品就會虧損。
2、不保成本支出
銀保產品都有一定的購買費用成本,而且與基金等投資產品相比,費用較高。比如投連險和萬能險一次繳清的初始費用人民幣5萬元及以下部分最高可以收取10%,5萬元以上部分最高可以收取5%,此外還有手續費、管理費等,這些前期費用要高于基金等理財產品1.5%左右的手續費,所以投保人不要以為投入的資金會全部進入賬戶實現增值。此外,還需要考慮退保的成本。
3、不保收益率
近兩年來,銀保渠道的銷售誤導占到了整個壽險渠道銷售誤導的3成以上,成為銷售誤導的“重災區”,其中最常見的誤導方式就是用收益率來做文章。此外,還有銀保銷售人員在介紹投連險和萬能險時說成是保險公司發行的基金,企圖遮蓋這些險種手續費用較高的問題。保險專家介紹,其實銀保產品的收益率還是有章可循的,一般介乎銀行儲蓄利率和股市投資收益率之間,不可能太離譜。
祝劍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