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擴大中間業(yè)務,部分商業(yè)銀行正計劃直接將保險營銷員納入麾下。而業(yè)內人士認為,此舉將改變銀保市場現有的結構,并使得09年各家保險公司的承保業(yè)績出現分化。
記者日前獲悉,為了擴大中間業(yè)務,多家商業(yè)銀行正在醞釀成立一種全新的銀保銷售模式———將保險營銷員納入銀行編制,成為具有保險展業(yè)資格的銀行工作人員。某保險公司銀保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模式中,銀行網點銷售保險產品的工作,既不依賴保險公司的駐點銷售人員,也不交給銀行產品經理,而是由具有保險營銷資格、同時又處于銀行體制下的工作人員負責,這種銷售方式不但避免了銀行誤導銷售風險,又能提升銀行網點保險銷售的專業(yè)水平。
08年以來,資本市場低迷,銀保市場異常紅火,但是銀保業(yè)務的銷售誤導不但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主要表現為:銷售機構和人員隱瞞初始費用扣除情況、分紅險銷售夸大分紅、萬能險承諾保底收益之外利益、投連險承諾固定收益等。由于缺少制度性保護,不少在銀行被誤導購買新型壽險產品的消費者,如果過了猶豫期,想要退保就只能自己承擔手續(xù)費等損失,因而銀保產品糾紛時有發(fā)生。
由于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銷售保險產品采取的“駐點銷售”模式,即保險公司派出銀保銷售人員在銀行營業(yè)大廳駐點銷售。在這種模式下,保險公司和銀行對駐點銷售人員都無法實現有效管控,一旦發(fā)生銀保誤導責任事故,不但保險公司受損失,銀行的品牌形象也會大受牽連。前不久,天津某保險公司投連險遭遇退保風波,銷售該產品的銀行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
一直以來,保險營銷員屬于保險公司的外勤員工,準入門檻低,在公司內沒有編制、底薪和“四金”保障,因而產品誤導、人情保單等現象頻頻發(fā)生。業(yè)內人士表示,將保險營銷員納入銀行編制,成為具有保險展業(yè)資格的銀行工作人員,這對保險營銷員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對于治理銀保產品的誤導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此舉將改變銀保市場現有的結構,并使得今后各家保險公司的承保業(yè)績出現分化。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銀行將保險營銷員納入麾下,其在管理營銷員,規(guī)范營銷服務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的。
此外,記者了解到,早在銀行將保險代理人納入編制之前,就有不少保險公司嘗試改變保險營銷員制度存在的缺陷。比如平安實行的精英代理人計劃、新華人壽的長江計劃、中美大都會的顧問式行銷,國泰人壽、恒安標準等實行的代理人員工制,均采取了提高準入門檻、給予一定的底薪、增強員工歸屬感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手段。但截至目前,均沒有引起整個行業(yè)的聯合行動,有的公司還在默默堅持,有的已經不了了之。銀行欲將保險營銷員納入編制,其效果到底如何,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