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震災呼喚專門震災險種制度出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 00:49 經濟視點報

   全體商業保險公司開始了救災賠付行動。但由于目前保險公司的地震保險承保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保險賠付顯得“杯水車薪”。

   有關專家呼吁,在相關政府政策支持下,亟需整合政府、社會、個人三方力量,由商業保險公司遵循市場原則,科學地承保與理賠。

  □經濟視點報記者 李 婷

   “歷經25小時,保險公司完成了地震發生后理賠第一單。”5月13日下午3時,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總經理張子欣將“5.12地震”的第一單賠款2萬元,交到不幸遇難的重慶客戶唐某的家屬手中。

  保險公司吹響“集結號”

   截至5月13日晚8時,平安人壽電腦系統核查數據顯示,北川、汶川地區平安人壽個人客戶共計1374人。平安人壽正在對受災地區所有客戶進行主動回訪。

   “目前,平安產險的查勘理賠資源調度工作已全部就緒,臨近四川的其他省份分公司查勘、客服人員隨時待命支援四川分公司的查勘理賠工作。”中國平安新聞發言人肖萍說。

   據悉,在經歷2008年春天南方大雪災之后,各大保險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套應對重大災難的應急機制。

   幾乎是在災情發生的同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緊急啟動重大災害事件預警機制,已經在第一時間派出特別工作組前往地震災區。

   來自泰康人壽的消息稱,為盡快展開理賠調查,目前公司已開始系統檢索,隨時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統計當地客戶的傷亡情況。

   據悉,中國保監會已經啟動保險業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體商業保險公司開始了救災賠付行動。

   “參與賠付的保險公司多是壽險公司,它們將會對地震造成的意外進行正常賠付。”河南省保監局財產保險監督處處長常華說,大部分壽險產品都沒有將地震列為“除外責任”,而家庭財產保險通常不對地震這種不可抗的自然災害進行賠付。

   常華告訴記者,家庭財險對自然災害有嚴格界定,由于地震的涉及面和賠償金額超過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因此全國統一規定,地震和海嘯被排除賠償范圍之外,將其做除外責任處理。

  理賠缺乏“震災險種”

   此次地震的傷亡人員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

   目前,由于地震余震的持續仍可能導致傷亡繼續發生,死亡人數、投保人數和投保金額無法確定,最終賠償金額還是未知數。

   “人員的嚴重傷亡會導致壽險賠付的一次性和局部區域性激增。因‘除外責任’和相關政府支持措施的缺失,地震保險只能采取有限的承保策略。”常華說,目前中國保險公司的地震保險承保能力非常有限,在巨大的救災需求面前顯得“杯水車薪”。

   其實,“地震保險”曾經一波多折。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企業財產保險(1988年版)》條款和涉外財產險(包括修訂前的《財產一切險》和《財產保險》條款)在主險中均包括了地震責任。

   不過,在2000年1月28日保監會下發的《關于企業財產保險業務不得擴展承保地震風險的通知》中規定,各保險公司企財險項下不得擴展地震責任,如果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確實需要擴展地震責任的,必須逐案報保監會批準。

   但是,2001年10月保監會下發的《企業財產保險擴展地震責任指導原則》,又放寬了保險公司承保地震風險的限制,各公司從管理到審批,對于地震業務都擁有了相當大的自主權。

   而2002年年底,根據國務院取消行政審批項目通知精神,保監會發布了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實質上取消了地震保險的報批制度。

   而家庭財產的地震保險賠付則未曾提及,長期被關在制度大門之外。

   無疑,保險企業推行地震險種已經缺失了行政保障。

   “財險公司不保地震項目,不能全怪保險公司,因為它們無法承擔巨額風險。此外,由于目前國內保險公司的費率制定權限不夠,無法對風險較高的地震險品種執行較高的費率。”一業內人士分析稱。

   在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看來,“商業保險具備經濟補償和防災防損的天職,要在減少自然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大有可為”。

   如今,在面對發生地震后的財產、人身損失,除了“聽天由命”地自己承擔,或者靠政府補貼和社會捐贈外,人們更渴望通過巨災保險賠付制度,聯手商業保險公司,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值。

  “震災險種”呼喚制度先行

   從國際上看,當前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巨災保險制度,在設立巨災基金、再保險安排等方面給予了政策支持。

   新西蘭地震保險制度被譽為全球現行運作最成功的災害保險制度之一,新西蘭政府于1945年成立了地震及戰爭損壞委員會,由政府和市場“攜手合作”,建立地震等巨災保險基金,對地震等巨災風險進行單獨、有效的管理,分散巨災風險。

   此外,國外一些主要的災害多發國家還通過資本市場提升了保險業的巨災承保能力,推出了巨災風險證券等一系列創新產品。

   其實,在2004年,我國已經開始對家庭財產地震保險模式進行了探索。

   2004年7月13日,在“第三屆大陸地震緊急救援暨巨災保險國際會議”上,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劉京生透露,由保監會、中國地震局、財政部等部門組成的地震保險課題組已基本完成了中國家庭財產地震保險方案。

   有關專家呼吁,在相關政府政策支持下,亟需整合政府、社會、個人三方力量,由商業保險公司遵循市場原則,科學地承保與理賠。

   然而,經過幾年的研討、探索,中國的巨災保險制度目前仍在謹慎“醞釀”著。

   據介紹,我國現階段還缺少專業人員對地震帶來的損失后果的精算以及對地震風險分析的技術儲備。而且,保險賠付也多是在商業領域的自我操作,政府在立法、財稅政策支持以及其他政策配套上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后盾”。

   相關專家總結說,商業保險作為災害的“減震器”,要更多地擔負起減輕政府和民眾家庭負擔的作用,分擔化解災險,然而制度的出臺尚需探索。在現有的保險賠付機制的“短板”面前,只有穿上巨災保險制度的“防震服”,保險業才能勇闖地震“雷區”。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