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業在社會應急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5:16 金融時報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總裁吳焰 “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在社會應急管理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總裁吳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他將切實履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職責,向大會提交《關于充分利用保險機制實現強農惠農財政投入放大效應》和《關于設立巨災保障基金》等提案。 “在我的11份提案當中,這是我最想強調的兩份提案!眳茄娓嬖V記者,今年1月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抗災救災的要求和部署,緊急行動起來,全力做好抗災理賠工作,在“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穩定受災地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是,從這次冰雪災害保險業賠付占總的經濟損失的比例來看,保險業的預估災害賠款僅占直接經濟損失的5%左右,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36%的比例。 對于保險賠款占直接經濟損失比例偏低的原因,吳焰認為,除保險覆蓋面有限之外,缺乏巨災保障基金等保險風險分散機制安排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等巨災事件,僅靠商業化的保險公司是無力完成風險保障使命的,正常的精算支持和分保、共保機制無法分散罕見災害給整個保險市場帶來的風險壓力,這就需要政府完善國家風險損失補償計劃! 為建立巨災應急處理的長效機制,提高全社會應對巨災風險的能力,緩解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控制與社會對巨災保險需求之間的矛盾,吳焰建議,“建立以政府出資的巨災救助基金為基礎、商業保險體系為主體、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多層次的巨災風險損失補償體系! 吳焰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巨災風險,除了采取直接稅收、貸款和救濟等基本措施外,還應以各級政府撥款為主設立專門性巨災項目和計劃,以及由政府、保險公司和行業協會牽頭組成聯合體,將分散在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和資金聚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防范和化解巨災風險,維護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同時,吳焰還重點強調了保險機制在加強社會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告訴記者:“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需要也離不開保險業的全面參與。我建議將保險納入社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 "要充分利用保險業風險管理技術和經驗,提高全社會的風險管理能力。國家應當將保險納入國家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探索保險企業與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監管部門、中介服務機構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運作模式,充分利用保險公司在應急響應、災情評估、災害救助方面的技術和經驗,依托大型保險公司的機構網絡優勢和人、財、物的調動能力,增強防災抗災的社會力量,提高全社會的風險管理能力。" 吳焰同時闡述了保險對財政投入的放大效應及提高防災抗災資金的配置效率。他指出,以往的財政資源配置方式的效率很低,一塊錢直接補貼只能產生一塊錢的效應。而通過保險機制,將部分用于防災抗災的財政支出轉換為保費補貼,政府有限的財政資源配置效應得以乘數放大,受災地區和群眾可以獲得數倍于財政補貼的保險賠償,從而滿足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 據統計,中國人保承保了生豬4643萬頭,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為其中3043萬頭能繁母豬投入14億元保費補貼,能繁母豬風險保額達到了304億元;在部分省區開展的政策性農房保險中,中國人保承保近2500萬戶,財政投入1億多元,公司承擔的風險責任達到3300億元。在福建省,每個農戶得到農房保險財政補貼6元,就可以有5000元的保額。 "保險對于財政投入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通過保險,受災地區和群眾獲得數百倍于財政補貼的保險賠償,從而解決了恢復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建議將更多的防災抗災財政資金轉換為保險費補貼,利用保險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保障水平。增加自然災害保險費補貼的范圍,發揮財政補貼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將更多、更廣的自然災害風險納入保險保障的范圍。"吳焰如是告訴記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