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災保險極端缺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05:4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Opinion ■ 熱點評議 罕有雪災降臨,我國南方省份遭遇重創。據統計,雪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高達1111億元。然而,按照保監會的統計資料,目前保險行業已付賠款僅10.4億元。 巨災過境,原本應擔當賠付大梁的保險行業,此次災后重建中再度缺席主角之位。究其原因,依舊是巨災風險意識與社會防范機制的缺失。就此,日前,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第三大財產險公司——平安產險董事長任匯川。 在這位平安“少帥”眼中,理想的巨災保障機制應分為三個層次:政府的基礎應急機制、保險行業的補償機制與慈善等民間救助。“補償最大的應該是第二層的保險補償,政府應急應只在快速反應層面,期求國家財政兜底巨額損失賠償是不現實的”。目前,平安產險總公司已成立大災理賠應急工作組,抽調精銳理賠隊伍,全力做好查勘理賠各項工作。 賠款路線圖下的投保尷尬 截至2月12日,保險業共接到雨雪災害保險保案85.1萬件,已付賠款10.4億元。此外,全行業按各地報案情況,預估賠款總額約85億元。這一數字與此次雪災造成的逾1100億直接經濟損失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在任匯川的記憶中,以往因臺風等因素導致的巨災,保險業的補償覆蓋僅占全部損失的5%。他預計本次雪災保險業的最終損失應該在10%以內。理應打主力的保險部門在災后重建補償中退居次席,這顯然是件很尷尬的事情。 保監會已披露的各項賠款份額中,一條與實際損失分布相悖的邏輯鏈條浮出水面。按公布的數字,機動車輛保險報案在所有損失中位列第一,占據報案總數的3/4,賠款總額接近五成;其后的3.74億元企財險與建工險賠付中,3.07億元的電力行業賠付占到了重中之重的份額。相比之下,廣大受災的農業地域,卻未能獲得來自商業保險的太多補償。農業保險賠付僅4014萬元。其中還包括能繁母豬保險的賠付3187萬元。 商業運作的保險理賠,將基于以往投保狀況。 任匯川認為,這樣的一份與實際損失相悖的賠付路線圖恰恰描繪出中國不同行業間的投保率覆蓋面的冷暖不均。一年前的交強險強制推行,使機動車輛成為中國保險業覆蓋率最高的標的群體。而家財險等險種在城市中尚未普及,農村市場更顯罕有。正是保險品種缺位與現有險種覆蓋率低下造成了上述狀況。 巨災風險分攤需經年積累 “這次雪災,恰恰暴露了整個社會巨災應對機制的缺失”,任在受訪中著重指出。 以往曾讓中國保險業潛心耕耘的巨災領域,往往只有地震一項。而近年來,這唯一的巨災條款也在經營主體的價格戰中淪為附加險,退出主險單囊括項目之列;另一方面,近年來肆虐東部沿海的臺風,也讓不少承保能力較弱的小公司因不堪賠償主動退出承保行列。 據任判斷,與車險在當年投保范圍內的橫向積累不同,巨災的風險分攤需要歷經多年的縱向積累。與其他業務相比,巨災保險業務面臨的風險具有極大不確定性。按美、日、英及歐盟國家的經驗,巨災風險防范往往是舉國之力構建的多層次風險管理機制。 美國洪災占全部自然災害的90%,洪水保險機制值得一提。 1956年,美國會便通過《聯邦洪水保險法》,認定保險業應得到聯邦政府支持,否則不能提供洪水保險。1973年,聯邦政府《洪水災害防御法》中再度將洪水保險界定為強制性保險的范疇,購買洪水保險將成為洪泛區居民向銀行貸款購買房屋、損后獲取政府賠償的基礎依據。 美國洪水保險計劃,作為一項政府行為,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和運作。商業保險公司在實施洪水保險時,實際上是執行政府的計劃,其保費收入上繳國家洪水保險基金,賠付也由這一基金支付。由此可見,洪水保險的風險實際全部由聯邦政府承擔。保險公司的作用只在銷售保單和理賠及墊付賠款,并由此獲取相當于保費32.5%的手續費收入。 按最新資料,美國全國每年的洪水保險保費收入達16億美元,約434萬份保單,洪泛區社區投保率高達90%。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