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假虧損之爭:交強險規則面臨抉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6日 09:09 中國經營報
徐永 一直被認為存在“暴利”的交強險,保監會近日公布的首年財務報告卻顯示虧損39億元。 12月14日下午2點,事關全國1.5億車主的交強險費率聽證會在北京召開。 由于事先已經有了“提保額、降保費”的預期,此次聽證會也是圍繞保險協會提交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費率調整方案》展開,家用轎車有望由現行的“交1050元保6萬元”改為“交950元保12萬元”,其他種類車型的費率和保額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 分賬管理、單獨核算、費用分攤、無責賠付、不盈不虧、商業化運營等是保監會去年開始推廣交強險以來確定的原則,不過從實施到首年財務報告出爐,伴隨這些規定的質疑聲從未消停。 “交強險確實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這個險種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從公司估值角度來看,由于交強險屬于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保險公司影響不會太大。”東方 費率聽證 在聽證會上,根據保險業協會提交的方案,責任限額統一由6萬元提高到12萬元,無責賠付比例由原來保額的20%下調為10%,同時42種車型中的16種費率進行下調,下調幅度為5%~39%。 一直以來,保額低、保費高使交強險備受爭議。 根據聽證會程序,由申請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8名)說明定價方案、依據和理由,隨后聽證代表(投保人12名,社會公眾代表4名,協會代表3名,專家代表3名)對價格方案進行質證和辯論,接著由申請人陳述意見,最后聽證代表對聽證會筆錄進行審閱并簽名。 不過也有聽證代表有不同看法,北京德潤律師事務所的劉家輝此次集合了1055名車主的意見參會。她告訴記者,她主張費率完全市場化,由各家保險公司自由決定,同時不需規定保額額度,只設定一個最低限額等。記者了解到,這種完全市場化的方案并不是所有代表都認同。有代表指出,應該有賠償限額,比如家用轎車可以不是12萬元而是20萬元或者更高。 除了費率和保額調整外,財產損失無責賠付是否該取消也是聽證會的討論焦點之一。由于交強險施行無責賠付原則,因此即使車主無過錯,也可能要賠付1600元的醫療費用或400元的財產損失。記者了解到,目前車主對400元的無責賠付反對意見最大,取消該規定的呼聲也很大。不過由于這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修改,如若真要執行,首先需要該條款對賠償是否區分有責無責作出明確。 交強險“硬傷” 除此之外,圍繞財務和經營的真實合理性,交強險業務還存在著多項“硬傷”。 “硬傷”之一在于,盡管保監會要求分賬管理、獨立核算,但在實際運作中,保險公司是否全部執行分賬管理受到質疑。 “我們的交強險業務確實是合并報表,不過實施一年來損失1.4億元。”在一次保險業內部會議上,國內一家保險公司的高管表示。保監會相關人士曾多次公開表示:“交強險即使盈利了,也不參與利潤分配。”但記者了解到,正如前述保險公司高管承認的那樣,很多保險公司目前仍然還是將該業務合并到報表中。“我們上報的保費收入從來沒有單獨列支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是一張支票。”國內一家保險代理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人保的財報顯示,該公司車險營業額在2006年增加53.36億元的基礎上,2007年上半年再增長103.73億元,已賺保費也實現了22.9%的增長。人保高管也表示:“車險營業額的增長主要由交強險業務帶動。”平安產險2006年以來凈利潤也有爆發式增長,而在2004、2005年度平安承保利潤還處于虧損狀態。 “在非分賬管理的情況下,獨立核算的可信性也要打個問號。”上海一位保險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由于交強險的業務數據最終合并在報表中,因此保險公司整體出具的數據比較可信,而單獨的交強險業務收支數據仍有爭議。一方面,兩大保險巨頭車險營業額大幅增長,而另一方面,交強險首年財報卻虧損39億元,這是令公眾生疑的原因。 “硬傷”之二在于費用分攤。交強險首年財報顯示,交強險專屬費用為76億元,分攤的共同費用65億元,費用率為62%(一般車險費用為20%~30%)。首都經貿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中心朱俊生博士認為,即使考慮中國會計準則在攤銷處理上的方式不同,該費用率水平也明顯過高。 前述保險業人士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起事故發生,既有商業車險的責任,也有交強險的責任,如果具體費用分攤指標不明確,保險公司將查勘理賠等經營成本計入交強險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如此就有可能提高政策性交強險的成本,從而達到降低商業車險經營成本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保監會在去年曾經下發交強險單獨核算和費用分攤指引的相關文件,但并沒有規定限制分攤比例和規模等內容。前述保險代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前期投保到后期理賠等費用,商業車險的成本在20%~30%。現在交強險的成本則仍有下降空間,“交強險的手續費是比較低的,成本應該比商業車險低。” “硬傷”之三在于交強險首年承保率只有38%。去年7月1日之前諸多車主為避免投保交強險,紛紛趕商業車險末班車,這是導致交強險首年承保率過低的原因。目前業內還流傳有另一種猜測,即因為交強險費率一直被外界認為過高,不少保險公司打折銷售,保費收入不可避免地會比正常水平低。由于保監會明令交強險不許打折,在既定保費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承保率無疑是補救辦法之一。 保險公司兩難 在朱俊生看來,對于交強險的諸多質疑,根源在于我國交強險經營模式的內在沖突。 “一方面,交強險要貫徹‘不盈不虧’的原則,但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又要商業化運作。如果是商業化運作,那么保險公司賺取利潤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又要讓交強險不盈不虧,這本身就存在著沖突和矛盾。”朱俊生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交強險費率是由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幾家保險公司厘定,然后報批保監會后頒布的,因此目前業內普遍認為現行交強險費率體現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而不是被保險人。對此,朱俊生認為,費率厘定程序給商業保險公司的利潤訴求打開了一扇窗口,但這種本來合理的利潤訴求卻受制于“不盈不虧”原則,造成保險公司無論是賺錢還是虧損都面臨質疑的兩難困境。 “如果保險公司賺錢了,則違背了‘不盈不虧’原則;如果保險公司虧錢了,也沒有人相信,因為目前的定價機制缺乏公信力,人們不相信保險公司的‘一口價’會讓自己虧損。”朱俊生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對交強險進行制度性思考的國內保險人士不少。廣州一家保險經紀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交強險雖然是國家的強制性險種,但目前不少渠道甚至代理人個人受利潤驅使都可以向被保險人出售低價交強險,使強制險種的嚴肅性大打折扣。“要么推行代辦模式,統一行業標準;要么就放開讓保險公司自由競爭,而現在的狀況是都不像。”該負責人表示。 不過正如我國臺灣地區的交強險制度自1998年實施以來在費率、賠付額度等方面進行了8次修改的情況相似,王小罡認為,內地交強險制度也將經歷一個漫長的調整過程。 交強險數據 507 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下同),交強險業務保費收入507億元,其中已經終止保險責任的保費227億元,尚未終止保險責任的保費280億元。 139 交強險賠款支出139億元。 141 各類經營費用141億元。 14 投資收益14億元。 39 按國內會計準則核算交強險首年出現賬面虧損39億元。 9.3 2007年1月至10月交強險賬面利潤為9.3億元。 12 保監會擬按照交強險責任限額提高一倍,即從現行6萬元提高至12萬元的標準。 950 交強險基礎費率按車型不同將有不同幅度的下調,其中,普通家庭用車的交強險保費擬由現行1050元下調至950元。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