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系列解讀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09:35 保監會網站
加強個人權益保護,真正實現養老保險的養老保障功能 ——《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解讀 經過長期的準備和各方面的充分研討,保監會日前發布了《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標志著養老保險作為保險業重要的業務領域,有了專門的部門規章加以規范。《辦法》對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權益保護做出多項規定,以促進養老保險真正實現養老保障的功能和目標。 《辦法》將養老保險業務分為三類: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團體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和企業年金管理業務。此次頒布的《辦法》,對包含企業年金業務的三類養老保險業務,均進一步貫徹了保護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利益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明確了團體養老年金保險的權益歸屬,保護個人權益 《辦法》第18、19、20條中提出了團體養老年金保險權益歸屬的概念。要求在合同中應當明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各自繳費部分的權益歸屬,被保險人繳費部分的權益應當完全歸屬其本人;被保險人在離職時,有權申請提取該被保險人的全部或者部分已歸屬權益;團體養老年金保險合同設置公共賬戶的,被保險人繳費部分的權益不得計入公共賬戶。 這是國內保險法規中第一次提出養老保險權益歸屬的概念。權益歸屬在國外養老金領域中已經成為非常普及的概念,是保障企業員工年金權益的重要工具,也被普遍用于員工的中長期激勵計劃中。權益歸屬的操作方式一般是這樣的:對于企業為員工的繳費部分,企業設定一個與服務年限掛鉤的歸屬比例,如服務滿一年的,企業繳費的10%權益歸屬給個人,服務滿五年的,企業繳費的100%權益歸屬給個人。如果這個員工在服務一年后不滿兩年的時候離開公司了,他就只能獲得個人繳費的全部以及企業繳費的10%。如果服務滿五年以上才離職的,就可以獲得100%的企業繳費權益。這樣,個人對年金的擁有權就得到明確的界定,退休收入的安全也得到保障,同時在企業內部還起到了中長期激勵的作用。 近幾年,一些國內企業也了解到權益歸屬制度的好處,紛紛在養老年金計劃中應用這一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在法律法規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地位,企業和員工一旦發生糾紛,很難找到法規依據,也很難保護員工個人的利益。在《辦法》中明確這一概念并作了具體規定,這有助于保護員工的權益,也有利于在國內企業中推廣權益歸屬制度的實施。 二、控制投資選擇的風險,確保養老保險資金的安全性并兼顧收益 《辦法》第23、40條規定,對于投保人或受益人具有投資選擇權的養老保險產品,在合同約定開始領取的前5年內,保險公司不得向其推薦高風險投資組合。如果個人自愿并堅持選擇高風險投資組合的,保險公司應向其書面提示投資風險,投保人或受益人應在高風險投資組合提示書上簽字確認。 對于個人而言,由于養老保險金是在退休后才提取使用的,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并不急需使用養老保險金,這時養老保險金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個人可以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獲得中長期較高的收益率。在臨近退休之前的5年內,個人應該使用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保護已經取得的投資成果不受損害。這是比較正確的投資策略安排。目前國內養老保險業務剛剛起步,很多企業和員工個人都缺乏正確的投資知識,有的時候過分追求安全,將基金全部放入低風險投資組合,有的時候又過分追求收益,盲目投入到高風險投資組合。《辦法》上述規定,正是為了引導企業和個人正確的投資理念而設定的,其目的也是最大限度保護個人的利益,提高個人的利益,確保養老保險資金的安全。 三、實行分期給付,真正體現養老的用途 《辦法》第6、7、15條中,規定了個人和團體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在領取時,被保險人可以選擇由保險公司分期給付生存保險金,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含有終身年金領取方式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 商業養老保險屬于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和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由國家強制性規定和執行,通常為居民提供一個最基本的老年收入保障。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企業年金、團體養老年金保險、個人養老年金保險以及各種個人儲蓄保險計劃。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是每月發放的,如果個人和團體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可以一次性發放,則很難保證這部分資金都能用于養老用途。如果個人將此資金一次性消費掉,則個人養老還是存在缺口,很難真正防止“老而貧困”。在《辦法》未頒布之前,保險公司也經常收到企業客戶的抱怨,說養老金一次性發放給退休員工之后,有的退休員工很快就花完了這一大筆錢,然后又來企業索要退休補貼。如果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則將構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上述規定的目的之一,就是真正體現養老保險的退休收入保障的特性,為退休職工提供穩定的定期退休收入。 四、防范保險公司誤導客戶,減少糾紛 《辦法》第21、22、33、39條分別規定:保險公司應當確保養老年金保險產品的說明書、建議書和宣傳單等信息披露材料與保險合同一致,不得通過夸大或者變相夸大保險合同利益、承諾高于保險條款規定的保底利率等方式誤導投保人。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對養老保險業務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提高其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不得唆使、誤導養老保險業務的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保險公司銷售投保人或受益人具有投資選擇權的養老年金保險產品,應當在投保人選擇投資方式前,以書面形式向投保人明確提示投資風險,并由投保人簽字確認。 養老年金保險產品與普通的保險產品不同,帶有很強的投資特性。由于普通的企業和員工個人都不具備豐富的投資知識,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及其銷售人員對企業及員工進行正確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掌握產品的特點,正確對待產品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合理預期未來的收益。對于需要進行投資選擇的產品,更加需要確保企業和個人的選擇權,并以書面形式來落實。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樹立保險業的良好形象,一定要杜絕誤導、欺騙客戶等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避免糾紛。此次保監會出臺《辦法》,是防患于未然,從制度上杜絕夸大和誤導等現象,從而保護客戶的利益。 五、強化信息披露,提高消費者知情權 《辦法》第29、32條規定:保險公司銷售團體養老年金保險合同,應當向每個被保險人簽發保險憑證。保險公司銷售分紅型、萬能型、投資連結型養老年金保險產品,應當按照中國保監會的要求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寄送保單狀態報告、業績報告等有關材料。 上述要求的原因在于:對于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而言,保險產品設計、經營管理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才能深入理解,也不可能隨時有時間、有精力去關注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所以與保險公司相比,客戶在有關信息的獲得處于弱勢地位,需要從法規上強化保險公司的責任,從而保護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養老保險業務與企業和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企業和個人需要掌握養老保險業務的經營信息,從而決定自己的相關經濟活動決策。通過增加信息披露的義務,可以增加外部對保險公司的關注度和壓力,客觀上對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減少道德風險都非常有益處,進而從根本上又進一步維護了客戶的合法權益。 六、減少投保人隨意支配養老保險基金的行為 《辦法》第30條規定,團體養老年金保險的投保人退保的,保險公司應當要求其提供已通知被保險人退保事宜的有效證明,并以銀行轉賬方式將退保金退至投保人單位賬戶。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這條規定的用意所在,它與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有什么關系?團體養老年金保險與個人養老年金保險、企業年金最大的不同,在于財產的歸屬權和支配權不同。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是由個人出資購買,財產所有權天然屬于個人,不受其他任何主體影響。企業年金財產屬于信托財產,企業年金計劃一經建立,企業年金的財產就從企業財產中獨立出來,既不屬于企業,也不屬于受托人和其他管理機構,而是屬于受益人的。即使是未歸屬到個人的財產,企業也不能收回,只能再分配給其他員工或者新加入計劃的員工。這是信托財產的獨特之處。所以參加個人養老年金保險和企業年金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他們對個人財產的歸屬權和支配權可以得到法規的有效保護,避免出現企業濫用權力,隨意支配個人財產的可能性,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財產安全。 對于團體養老年金保險而言,投保人是企業,受益人是參加保險的員工。其養老年金保險財產,在員工離職或退休或身故的時候可以按規定歸屬給個人。但是個人在領取之前,企業作為投保人,擁有對財產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企業有權決定退保,并有權將退保資金用于企業自身的其他發展用途。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保證被保險人的知情權,并且要保證資金安全地返還到投保人單位賬戶中,防止資金被挪作他用。通過這一條的規定,也盡量避免投保人違規操作的可能性,減少投保人隨意支配養老保險基金的行為,促使企業真正將養老保險基金用于企業員工的退休收入保障。 通過以上六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保險監管部門在制定《辦法》時,將保護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通過這一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預見,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將迅速發展,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更大的力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