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吳定富在2007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的講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9:11 保監會網站
各保監局、各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會、保監會機關各部門、各保險公司: 現將吳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請各保監局和各保險公司于2007年2月28日之前,將貫徹落實的情況報中國保監會。 特此通知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23號文件 全面提高保險業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吳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7年1月21日)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總結2006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07年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剛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近幾年來的金融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形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的任務。這次會議,對于在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充分發揮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保險業的改革、發展、監管和防范風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是保險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切實抓緊抓好。 下面,我代表保監會講三點意見,供大家討論。 一、2006年的保險工作 2006年是我國保險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保險業社會地位穩步提高,國際影響不斷擴大,發展環境日益優化,政府、行業、社會共謀保險業發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一)“三個一”工作圓滿完成,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第13屆年會成功召開,保險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2006年,保險業發生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兩件大事。一是“三個一”工作順利完成。去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保險工作匯報。6月15日,《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6月26日和7月9日,分南北兩片召開了由各省(區、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參加的保險工作座談會,國務委員華建敏同志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就貫徹落實國務院23號文件作出部署。“三個一”工作圓滿完成。二是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第13屆年會成功召開。2006年10月19日至21日,來自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近7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是歷屆年會中參會國家、地區和人數最多,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屆年會。溫家寶總理會見了部分與會代表,黃菊副總理出席大會開幕式并代表中國政府致辭。這次年會,擴大了我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為我國保險業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和廣闊的舞臺。 這兩件大事,對保險業改革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國務院23號文件的發布,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局的高度,謀劃保險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中國特色保險業理論和實踐取得的重要進展,對保險業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國務院23號文件發布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貫徹落實工作全面扎實推進。截至目前,已有32個省(區、市)政府召開了保險工作會議,學習貫徹文件精神,研究部署當地保險業改革發展工作。有30個省(區、市)政府專門下發了貫徹落實國務院23號文件的實施意見,各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共出臺了117個保險工作文件。相關部委也十分重視國務院23號文件的貫徹落實,主動研究如何利用保險機制促進本部門工作。同時,國務院23號文件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些國家的保險監管部門表示,發揮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作用,是發展中國家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有益探索。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將文件翻譯成本國文字進行研究。 (二)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保險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2006年保險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呈現出發展速度較快、增長質量較好、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局面,發展形勢進一步趨好。 保險業整體實力進一步提高。一是業務持續較快增長。2006年實現保費收入5641.4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09.4億元,同比增長22.6%;壽險保費收入3592.6億元,同比增長10.7%;健康意外險保費收入539.4億元,同比增長19%。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二是經濟補償能力不斷增強。2006年保險業共支付賠款和給付1438.5億元,同比增長26.6%。三是資產規模穩步擴大。保險公司總資產1.97萬億元,比2005年底增長29%。四是市場主體逐步增加,市場活力增強。全年共有9家新的保險公司開業,保險公司達到98家;共有367家新的專業中介機構開業,專業中介機構達到2110家;新增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1家保險資金運用中心,資產管理公司達到9家。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一是財產險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新的業務增長點逐步形成。農業保險和責任保險實現較快增長,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16.2%,責任保險保費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24.3%。二是壽險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壽險公司更加重視內含價值和長期穩健發展,期繳業務和長期壽險業務發展較快。個險新單期繳占個險新單保費的27.9%,十年期以上的新單期繳保費收入336.6億元,同比增長19.9%。三是中介市場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通過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占總保費收入的79.6%。四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中、西部地區保費收入分別增長15.9%和20.7%,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和6.3個百分點。 經營效益穩步提升。保險公司盈利狀況繼續改善。投資收益穩步增加,全年實現投資收益955.3億元,收益率達到5.8%,比2005年提高2.2個百分點,為近3年最好水平。行業競爭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投資者的普遍認同,股價不斷攀升,中國人壽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壽險公司第一。 保險業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一是根據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修改完善了《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并正式發布。二是繼續推進保險公司上市。2006年12月21日民安控股在香港上市,2007年1月9日中國人壽A股上市,目前在境內外上市的中資保險公司達到5家。三是繼續推動國有保險公司體制改革。中再集團獲得匯金公司注資40億美元,中華聯合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四是穩步推進保險公司綜合經營試點。中國人壽參股了廣東發展銀行和中信證券,中國平安收購了深圳商業銀行。五是成立保險保障基金理事會,加強保險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工作,保險保障基金目前達到80億元。六是對外開放繼續擴大。截至2006年底,我國保險市場上共有41家外資保險公司,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133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195家代表處。保險業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國際合作不斷加強,形成了中外資保險公司優勢互補、和諧發展的局面。 (三)堅持服務和諧社會,不斷拓寬服務領域 保險業在前些年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努力發揮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服務和諧社會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在服務“三農”,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一是大力推動農業保險發展。研究制定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方案》,積極爭取各地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湖北、吉林、四川等地政府下發了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的文件。農業保險試點區域和險種范圍不斷擴大,開辦了玉米、水稻、生豬、奶牛等種、養殖業保險,三年累計承保農作物面積1.45億畝,牲畜2.46億頭。二是穩步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江蘇、河南、廣東等省市的66個縣(市、區)參與了新農合試點,2006年參合農民2136萬人,參合率91%。共籌集合作醫療基金11億元,為736萬人次提供補償金額9.7億元。三是發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重慶、河北等15個省市參保農民累計7541萬人次,積累養老金27億元。四是探索進城務工人員保險。上海、云南等22個省市累計參保人員3000萬人次,提供保障金額7700億元。五是為農民的基本生活設施提供保險。福建、廈門、浙江等24個省市開展了農房保險,累計承保1800萬戶,賠款2億元。海南、廣西等25個省市開展了農機具保險,累計承保農機具296萬臺,賠款3.8億元。六是探索計劃生育養老保險。陜西、湖南等12個省市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提供了母嬰健康、獨生子女健康等保險,累計240萬戶家庭得到保險保障,支付賠款2400萬元。 在完善社會保障,促進社會和諧方面。一是積極發展企業年金業務。推出了適合中小企業的年金集合計劃。目前,養老保險公司已經受托了295家公司的企業年金計劃,受托資產16.3億元,占全部法人受托人業務的65%以上。二是為城鎮低保人群提供保障。在政府支持下,新疆伊犁地區的保險公司為當地80%的低保人口提供了“低保人群綜合醫療保險”。遼寧錦州開展了城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保險試點,參保特困居民4.5萬人。三是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共援建57所希望小學,新華人壽捐資1000萬元在甘肅建萬口“母親水窖”,人保壽險設立了醫學助學基金,每年資助710名貧困學生,這些公益活動有效提升了保險行業形象。 在參與社會管理,促進公共服務創新方面。一是推動責任保險發展。與建設部、公安部、國家旅游局、安監總局等部門聯合下發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責任保險產品創新取得積極進展,中國人保開發了新的工程質量保險和旅游責任保險產品。二是確保交強險制度順利實施和平穩運行。科學確定了交強險責任限額,審核批準了保險行業協會申報的條款和費率方案,研究制定了配套規章制度及費率浮動機制框架,推動建立保險業與交通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對交強險市場的跟蹤和檢查,配合財政部制定救助基金辦法。三是積極參與平安建設。與中央綜治辦聯合下發了《關于保險業參與平安建設的意見》。山東聊城和青島發展治安保險的經驗,得到了中央綜治部門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在支持金融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一是支持商業銀行改革。多家保險公司作為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參與商業銀行的上市重組。保險公司投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A股合計188.9億元,H股125.1億港元,分別占中國銀行A股和H股的23.2%和5.8%,占工商銀行A股和H股的30.5%和6.8%。二是支持匯率體制改革。推動保險機構購匯投資境外市場,2006年保險業境外投資24.6億美元。三是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保險資金積極參與投資京滬高速鐵路項目,投資額已達到100億元。四是支持出口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與40多家中外資銀行開展了貿易融資合作,為出口企業提供了1100多億元的資金支持。 (四)加強改善監管,保險業防范風險能力不斷提高 堅持“兩手抓”的監管思路,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防范風險不放松,不斷完善“三支柱”監管體系取得積極成效。 在市場行為監管方面。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治理商業賄賂和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保險業發展實際,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二是針對影響保險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整合全系統監管力量,采取交叉檢查、聯合檢查等方式,針對重點地區、重點公司、重點業務,開展全國專項現場檢查。共查實3259項違法違規行為,對200家機構、60名高管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認真妥善處理信訪投訴5792件,維護了保險市場的穩定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三是穩步推進行政處罰信息披露,加強對保險業的社會監督,提高了保險監管的權威性和透明度。 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一是制度建設得到加強。近幾年保監會陸續發布了一系列資產、負債評估標準,償付能力報告制度體系初步建成。二是償付能力監管的效率得到提高。加強了償付能力季度分析,完善了償付能力預警體系,對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做到了早預警、早報告、早處理。積極促進保險公司通過增資擴股、發行次級債等方式增強資本實力,2006年共有31家公司增資127億元,3家公司發行次級債53億元。三是償付能力監管的基礎環境得到改善。通過建立年度報告三方會談制度,引導和推動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和償付能力管理理念的提升。四是下發《壽險公司非現場監管規程(試行)》,通過業務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確立壽險公司的總體風險等級。 在公司治理結構監管方面。一是發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研究制定《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指引》等配套制度,初步建立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監管的基本制度框架。加強內部審計責任人制度研究,強化內部審計在公司內控建設和內控評估中的作用。二是對44家中資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摸底檢查,舉辦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培訓班,對部分保險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員進行了培訓。三是探索治理結構監管的有效手段,列席部分公司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建立高管人員和董事談話制度,向問題公司下發治理結構監管函,督促相關公司完善治理結構。 (五)全面加強行業基礎工作,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保險業高度重視行業基礎工作,把它作為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環節,切實加以推進。 在法制建設方面。新一輪《保險法》修改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送審稿已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出臺了《保險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保險營銷員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加強行業管理的規章制度,保險監管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在保險產品建設方面。一是加強保險產品管理的制度建設。制定了商業車險、人身保險及非壽險投資型產品、電話營銷專用產品的開發和管理制度。二是推動行業標準條款的制定。指導行業協會制定大型商業保險純風險損失率表和行業指導性條款費率。指導行業協會研究制定重大疾病標準定義,研究制定了意外險、定期壽險等五個通俗化人身保險示范條款。三是加強對保險產品審查力度。對財產保險公司700多個在售產品進行了清理修訂,對人身保險公司的105個產品條款進行重點審查,有效保護了被保險人利益。四是進一步完善精算制度建設。研究制定《投資連結保險精算規定》和《萬能保險精算規定》,促進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創新與規范。建立和完善非壽險精算制度,提高非壽險產品定價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在統計和信息化建設方面。一是加強統計制度建設和分析監測。制定了交強險統計制度、養老保險統計制度和保險外幣統計制度。推出了保險業與宏觀經濟相關關系指標體系,統計監測體系初步成型。二是組織開展保險統計現場檢查,促進基層統計工作規范化。三是標準化建設取得突破。發布“保險術語”標準,制定保險業標準化五年規劃和“銀保數據交換”標準。四是發布保險業“十一五”信息化重點專項規劃。開展保險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出臺《保險信息系統應急協調預案》。五是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得到加強。首個保險業務稽核軟件投入使用,保險產品管理等信息系統建設順利推進。此外,保監會網站在政務公開、信息披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一是財稅政策環境明顯改善。推動下發了《關于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協調新型壽險產品免征營業稅的政策取得積極進展,共有22家壽險公司的38個萬能壽險產品被批準免征營業稅。積極配合財政部研究制定新會計準則,并就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進行部署和培訓。二是保險進教材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教育部與保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學校保險教育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保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大學、中學和小學加強保險教育,這事關保險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三是宣傳工作繼續加強。全年共召開新聞發布會13次,31家中央和首都新聞單位采寫的保險新聞報道6100多篇。委托保險學會開展了近百萬人參加的保險誠信教育知識競賽。安徽、大連等地積極開展保險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的“三進入”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與此同時,國務院派駐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會,在財務和經營行為監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回顧2006年,保險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各部委、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更是保險業全體干部職工拼搏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保監會向保險業全體干部職工表示親切的慰問,對長期關心和支持保險業發展的同志們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六大以來,我們按照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結合保險業發展實際,經過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業發展道路。對于什么是中國特色保險業,我們有幾點初步的認識。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保險業發展全局。中國特色保險業的發展道路,實質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發展之路。國務院23號文件作為中國保險業的綱領性文件,是科學發展觀在保險業的具體要求和集中體現。在新時期新階段,保險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要把國務院23號文件貫徹好、落實好,不斷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第二,必須始終堅持把服務最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保險業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保險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提高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要堅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保險業前進中的問題。我國保險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覆蓋面不寬,將在較長時期內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斷增強保險業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又好又快做大做強保險業。 第四,必須始終堅持把加強改善監管,防范化解風險作為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消除,有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在提高引領發展能力的同時,必須不斷提高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第五,必須始終堅持把建設創新型行業作為保險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創新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提升我國金融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必須把提高金融創新能力放在金融工作的重要位置。保險業發展的實踐證明,每一次大的創新,都會帶來發展的一次飛躍。必須進一步弘揚創新精神,拓展創新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第六,必須始終堅持把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作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依靠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加快發展保險業,是十六大以來保險業改革發展得出的寶貴經驗,是對傳統保險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23號文件的必然要求。在保險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加強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關于當前保險業的形勢 (一)對保險業發展形勢的總體判斷 當前保險業發展的總體形勢很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宏觀形勢看,發展的外部條件十分有利。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有利于保險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呈現出增長速度較快、效益較好、物價水平較低的態勢,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對保險的需求越來越大。 二是從行業自身看,我們具備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十六大以來,保險業發展實力明顯增強,保險業務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6%,是國民經濟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保險公司總資產是2002年的3倍,保險密度提高了81.2%,保險深度提高了0.3個百分點。保險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保險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努力轉變增長方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逐步成為全行業的自覺行動,保險行業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保險業發展活力得到增強,在金融業中率先完成了國有公司股份制改造,先后有5家保險公司成功在境內外上市,現代保險企業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對整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三是從政策環境看,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務院領導同志十分重視和關心保險業發展,多次對保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溫家寶總理指出,保險是一個重要的行業,保險業發展有利于穩定人們未來預期,從而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這是關系全局的一件事。國務院23號文件發布后,保險業在國家經濟社會整體布局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保險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把保險業納入自身發展規劃統籌考慮,社會各界對商業保險在現代經濟社會中重要作用的認識逐步提高,保險業發展的社會環境逐步改善。 在看到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保險業應該以更加強烈的憂患意識,認真審視發展面臨的差距和挑戰。一是與國際保險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費收入排名僅第11位。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我國僅為2.8%。人均保費世界平均為512美元,我國僅為55.3美元。保險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3.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二是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與國外先進保險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保險公司治理結構還不完善,治理結構建設形似而神不似,保險企業經營機制尚未根本轉變,業務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公司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強,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保險業面臨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提高保險公司競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三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趨勢深入發展,全社會對保險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此外,隨著金融綜合經營的逐步發展,以及不同金融行業之間產品替代性的不斷增強,保險業還面臨著來自其他金融行業競爭的壓力。 總體來看,保險業加快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保險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更加刻不容緩,更加迫在眉睫。放慢速度,就意味著相對退步;原地踏步,更無異于自甘落后。 (二)著力解決保險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給予了充分肯定。發展的形勢越好,我們越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認真發現和解決保險業前進道路中的苗頭性問題,不斷提高保險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 第一是風險防范問題。保險業把風險防范作為行業的生命線,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保險公司改制上市前,保險業整體面臨著資本金短缺、償付能力不足、不良資產難以消化等困難,風險防范工作形勢比較嚴峻。如果不加快改革發展,行業發展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償付能力監管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種情況,保險業堅持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強化監管“三管齊下”的防范風險整體思路,努力實現行業發展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有效統一。一是提高了償付能力。保險公司通過改制上市、增資擴股、發行次級債和引入外資,補充了資本。目前保險業實收資本1039.5億元,是2002年的2.9倍。二是存量風險特別是歷史遺留的利差損風險正在逐步化解。中國人壽通過改制上市,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股價不斷攀升,不僅實現了國有保險資產保值增值,也為化解利差損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他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通過業務發展、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投資收益等多種途徑正逐步得到解決。三是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加強壽險預定利率管理,防范產生新的利差損;及時規范車貸險業務,防范化解車貸險風險;嚴格資金運用監管,保證保險資金安全。總體上看,保險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償付能力充足,沒有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但是受保險行業特性的影響,保險業風險具有潛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對保險業風險的識別、預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當前要特別注重防范化解以下四個方面的風險。一是定價風險。定價風險在壽險領域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利差損。上世紀90年代末在利率連續下調的情況下,我國壽險業曾經出現過利差損。在產險市場上,由于惡性競爭,部分大型商業險產品實際定價過低。隨著保險費率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果保險業在公司管控、定價能力和監管水平等方面跟不上,就有可能出現新的定價風險。二是投資風險。隨著保險資金的快速積聚,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的難度不斷加大,保險資產期限錯配風險、債券投資的信用風險和投資收益的穩定性都值得重點關注。隨著投資渠道不斷拓寬,保險業正在逐步進入一些全新的領域,對這些領域,保險業在投資經驗、專業技術人才和風險控制技術等方面都比較缺乏,對其中潛在的風險,必須慎之又慎。三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風險。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管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是為人民群眾未來養老和醫療積累的準備金,可以說責任重于泰山。一旦公司治理結構出了問題,這些錢就可能被違規使用,甚至造成重大損失。前幾年,保險公司在證券公司的委托理財方面出了一些性質比較嚴重的問題。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特別是防范不合格股東把保險公司當作融資平臺,是保險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四是內控不嚴的風險。內部控制薄弱,對金融企業來說往往是致命的。我國保險公司的內控嚴密程度和執行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部分公司,財務數據不真實、賬外賬、內外勾結侵害公司利益等現象時有發生。“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內控不嚴造成的危害,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必須克服兩種傾向。一方面要避免盲目樂觀,輕率冒進。風險是一個動態和變化的概念,防范風險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認為現在保險業風險防范的效果比較好就放松警惕,風險就有可能逐步積累。另一方面要反對固步自封,無所作為。保險業要更好地防范化解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最終還是要通過發展提升整體實力。把防范風險和行業發展割裂開來,因為害怕有潛在風險就不敢發展,不僅無法滿足和諧社會對保險的需要,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也無法真正提高。 第二是增長方式問題。近年來,保險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增長方式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發展粗放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保險業的粗放發展主要體現在“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高投入突出表現在一些公司的業務增長主要依靠設機構、鋪攤子,主要通過加大投入謀求外延式擴張,集約經營和內涵式增長的能力不強。高成本突出表現在公司管理水平比較低,經營成本特別是部分公司高管人員的薪酬不斷攀升。高消耗突出表現在公司依靠簡單的費率和手續費競爭占領市場,保費大量流失,行業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低效率主要體現在對保險資源的利用比較粗放,部分公司追求短期利益,對保險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嚴重損害了行業的整體形象。保險業整體盈利能力不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發展結構方面,當前保險業的區域結構、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等方面還不盡合理,尤其是產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保險公司處理傳統業務與新業務,保障型產品與投資型產品,短期性業務與長期性業務等方面關系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第三是創新能力問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影響保險行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雖然保險業在個人營銷制度、銀保合作,以及在分紅產品、責任險產品等方面的創新,有力地推動了業務發展,但總體上看保險業的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很多時候消費者不買保險不是因為沒有保險需求,而是市場上沒有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 保險業創新能力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觀念上的原因。有的公司不愿意花氣力創新,熱衷于跟風,缺乏差異化的經營理念,發展主要靠分割現有的市場蛋糕,而不是思考怎樣把蛋糕做大;有的公司不知道該怎么創新,沒有認識到消費者的需求是創新的根本推動力量,創新脫離實際,創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不理想;還有的公司認為發達國家保險市場銷售的保險產品也相對穩定,市場不可能總是有大的創新,沒有認識到創新既包括大的突破性創新,也包括小的連續性創新,產品、服務和銷售只要向貼近客戶需求的方向走一步,就是創新。二是缺乏創新所需的人才和技術。在保險公司整體的資源配置上,創新還沒有被放在應有的位置,人力物力的配備都顯得薄弱。產品開發部門與銷售部門、投資部門的協同效應沒有充分發揮,產品開發與消費需求存在一定距離,也難以充分把握資本市場變化給產品創新帶來的機遇。三是缺乏對創新的應有保護。一家公司承擔創新的成本,整個市場分享創新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創新熱情。 第四是誠信經營問題。誠信問題是困擾保險業的一道難題,也是社會誠信問題在保險業的綜合體現。近年來,我們在加強誠信建設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講誠信的問題仍然相當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賠難。保險事故發生后,部分保險公司不按合同約定,找出種種理由惜賠、拖賠、欠賠,甚至無理拒賠,“承保容易理賠難”并未得到根本扭轉。二是銷售誤導。在保險銷售環節,故意隱瞞保險合同的重要信息,不充分說明“除外責任”,誘導投保人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三是弄虛作假。經營不夠規范、數據失真、報表不實、賠案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是認識不高。一些從業人員,甚至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誠信對于保險業的重要意義,對誠信建設抓得不緊。二是管控不力。部分公司對保險營銷員和保險代理機構管理不到位,業務操作不規范,為造假和失信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懲治不嚴。部分公司從短期利益出發,對不誠信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加以包庇、縱容,使失信行為難以得到有力的處罰。 誠信服務贏得客戶,規范經營贏得市場。隨著保險市場的發展,誠信經營越來越重要。如果誠信建設抓得好,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口碑,消費者就會為保險業做免費宣傳,這種宣傳的效果是任何廣告也無法比擬的。誠信建設如果做不好,不僅會損害廣大被保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會降低消費者對保險業的信任度,動搖保險業的群眾基礎,影響到行業長遠健康發展。 我國保險業仍然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保險市場、保險經營者、保險監管機構和保險消費者都還不成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對問題的本質和成因有清楚的認識,并在保險業發展實踐中切實加以解決。我們要把解決存在的問題作為保險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三、關于2007年的保險工作 2007年是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至關重要的一年,也是實施保險業“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年保險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按照“速度、效益、誠信、規范”的要求,著力拓寬服務領域、擴大保險覆蓋面,著力深化保險改革、完善體制機制,著力轉變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結構,著力加強改善監管、防范化解風險,著力加強行業自身建設和作風建設、夯實發展基礎,進一步開創保險工作新局面。 2007年保險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強化責任,重在落實。當前保險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關鍵是要把宏觀政策和微觀執行結合起來,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23號文件這個中心任務,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執行力,創造性地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居安思危,防范風險。要始終把防范化解行業風險擺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分析和應對潛在的風險因素,進一步完善三支柱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風險的五道防線,增強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著眼長遠,夯實基礎。要立足于我國保險業還處在初級階段的實際,夯實行業和監管兩個方面的基礎,使保險業始終在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前進。要努力做好資本、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積累和準備,加強企業基礎管理,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凝聚力量,營造環境。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激發保險業全體干部職工共謀發展的熱情。要加強與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協作,努力營造有利于保險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2007年的保險工作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拓寬服務領域,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服務和諧社會能力 保險業要充分發揮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功能和作用,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以發展“三農”保險為重點,切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一是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方案》,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立法工作。二是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巨災準備金制度建立,化解農業巨災風險。三是鼓勵引導保險公司針對農民的需求,加強產品開發和服務創新,滿足農民在養老、健康、意外傷害等方面的保險需求。四是鼓勵保險中介機構深入鄉鎮、農村,解決農村服務網點不足問題。 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健全安全生產保障機制,促進政府公共服務創新。一是將已經與有關部委聯合發文的領域作為重點,推動保險公司和各地區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試點,特別是加快煤炭等高危行業、旅游行業和公眾聚集場所強制責任保險的試點工作,力爭取得重點突破。二是繼續加強與有關部委溝通合作,將責任保險納入社會應急機制,拓展責任保險發展空間。三是繼續完善交強險制度,建立和完善與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道路交通事故掛鉤的費率浮動機制,建立交強險信息平臺,探索建立機動車互碰免責機制。 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發揮壽險在長期資金積累和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方面的優勢,優化養老保險產品結構,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需求。二是發揮保險機構在精算、投資、賬戶管理、養老金支付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企業年金業務,爭取將團體養老保險納入各地養老保險優惠政策。三是探索通過合資或吸收外資參股等多種形式,引進在養老保險領域有專長的外資股東,提高我國養老保險的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四是發揮商業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探索保險業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后市場化運作的途徑。 推動健康保險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一是探索保險公司投資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服務提供者和保險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二是促進健康險行業數據和信息交流,建立行業數據標準,形成數據共享機制,提升保險公司數據積累和分析能力。推動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社保機構的合作與數據共享。三是積極參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明確商業健康保險在醫療保障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保險公司為社保部門提供具體經辦服務。繼續做好保險業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大創新力度,增強發展活力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是今后時期金融工作的主線。保險業要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切實把創新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競爭力。 進一步完善保險市場體系。一是健全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市場準入程序。鼓勵優質資本特別是信譽和經營良好的國有大型企業投資保險業,探索銀行參股、重組和并購保險公司。鼓勵設立區域性和專業化保險公司。建立健全保險市場退出機制。規范保險公司的重組和并購。二是審慎推進壽險費率監管制度改革。在部分地區和個別險種進行試點,密切關注防范試點中的產品定價風險。三是進一步推動深圳特區、天津濱海新區等保險改革試驗區的創新發展,探索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新模式。 進一步深化保險公司改革。一是按照國務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重在改革經營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善內部管理,提高隊伍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做好中再集團注資改制、重組上市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二是已經改制上市的保險公司要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加快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加強與戰略投資者深度合作,提高創新能力、服務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盈利能力。三是支持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促進保險公司優化股權結構,提高資本實力。 大力推進保險創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要順應金融業務綜合化、金融活動國際化、金融交易電子化、金融產品多樣化和金融服務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可能,大力推進金融創新。保險業要提升競爭力和服務水平,關鍵要靠創新。一是抓好五個方面的創新。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日益增長的新要求,不斷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組織體系和發展模式,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新經營管理和銷售方式,創新保險監管和調控手段。二是充分發揮保險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創新活力。要尊重企業創新精神,繼續探索建立保險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創新激勵機制。三是正確處理推進創新和加強監管的關系。合理把握監管力度,不斷改進監管手段和方式,既要更好地支持和引導保險創新,又要有效防范創新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到監管和創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穩步推進綜合經營試點。一是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通過重組、并購等方式,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二是探索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和綜合性的金融保險服務。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商業銀行的改制上市。三是逐步擴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范圍。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由單一管理保險資產向綜合管理社會公眾資產轉變。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支持中資保險企業在境外設立機構開展業務,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繼續推動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發展,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在支持出口、對外投資、境外資源開發和落實外經貿政策方面的作用,支持國家“走出去”戰略。 (三)轉變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結構,推進保險產品大眾化,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保險業要科學合理地開發保險資源,把行業資源投向能夠充分發揮保險業核心優勢的領域,繼續在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后勁上下功夫。 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一是對產品結構進行動態調整。支持有效益、有市場、群眾急需的保險業務發展,鼓勵發展保障型產品,穩步發展投資型產品。二是扶持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研究鼓勵和引導中小保險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有潛力的中小公司發展,實現不同規模的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三是規范發展保險中介市場。支持中介機構建立全國性服務網絡,推進保險中介專業化、集團化發展。努力探索銀行、郵政與保險深層次合作的途徑和方式,規范兼業代理機構。探索農村營銷員資格分類管理的長效機制,普遍推行保險營銷員掛牌展業制度。 調整優化區域結構。一是統籌東部、中部和西部區域保險市場協調發展。促進東部地區保險業加快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率先發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保險業要以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為契機,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鼓勵中外資保險公司在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增設機構。二是統籌城鄉保險市場發展。要針對廣大農村地區保險服務網點還不健全的狀況,鼓勵通過設立支公司、營銷服務部或者保險代理、保險經紀機構等多種途徑,健全縣以下保險服務網絡,使保險服務延伸到廣大農村。三是重視少數民族地區保險市場開發,努力提供適合少數民族群眾需求和承受能力的保險服務。 大力推進保險產品大眾化。保險產品能不能走進千家萬戶,保險業能不能有生命力,關鍵是能不能在產品標準化和保單通俗化基礎上,進一步解決保險產品大眾化問題。一是要根據人民群眾的保險需求和購買能力,開發保障適度、價格合理、手續簡便的保險產品,使人民群眾信得過、用得上、買得起。二是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堵塞各種“跑、冒、滴、漏”現象,有效控制經營成本,降低保險產品價格。三是充分發揮專業中介機構在保險產業鏈中的作用,鼓勵保險公司將成本相對較高、不具競爭優勢的業務委托給專業中介機構,讓消費者得到低價高效的專業化服務。四是不斷探索電話銷售、網絡銷售等新的銷售方式,規范傳統的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四)加強改善監管,防范化解風險,切實保護廣大被保險人利益 剛剛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問題。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防范化解風險作為保險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研究部署。 2007年的監管工作,要以“四化”建設為目標,即監管的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設;以“五管”為重點,即加強高管人員管理、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加強市場行為監管。努力增強監管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著力提高監管實效。 強化高管人員管理,健全責任追究制。一是嚴格審核董事和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確保董事和高管人員具有良好的政治修養、道德水準和專業素質;建立董事和高管人員的定期教育和風險提示制度,對行業發展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高管人員,要及時清除出保險隊伍。二是建立健全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責任制,落實《國有保險機構重大案件領導責任追究試行辦法》,對造成重大經營風險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三是進一步明確保監會各部門、各保監局在防范風險方面的職責,嚴格執行《保險監管問責制試行辦法》,對因監管不到位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查明責任,嚴肅處理。 加強資產管理風險控制。一是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落實《關于加強保險資金風險管理的意見》,確定風險管理責任,培育風險管理文化。二是防范資產管理運營風險。發布保險資金管理辦法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治理指引,繼續推行保險資產托管制度,及時披露有關信息,科學評估投資業績,提高資產管理透明度,構建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鼓勵中小公司委托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提高專業化水平。三是發布保險機構交易對手風險和債務投資工具信用風險的管理指引,制定保險資產管理監管辦法和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規范投資運作行為,建立保險資產管理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切實防范跨市場、跨行業風險。四是繼續拓寬保險資金運用范圍和渠道,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和境外投資,發布債權和股權投資計劃管理指引,開展保險資金投資證券化產品和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試點,研究投資優質企業股權管理政策。 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監管。一是各公司要逐步建立健全董事會專業委員會、獨立董事、總精算師和合規負責人制度,設立內審、風險管理和合規等部門,按照規范的流程定期提交內控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報告和合規報告。二是制定配套制度,主要包括保險公司章程必備條款指引、保險公司董事會基本規范等。三是通過非現場檢查和抽查等方式,檢查督促公司落實《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對落實不力、進度緩慢的公司采取必要的懲戒措施。四是著手研究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對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狀況和改善情況進行評估。五是對問題公司采取優化股權結構等方式,從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對重點公司加大關注力度,防止因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引發的風險。六是強化內控執行力,加強對保險公司內控建設的規范和指引,充分利用內部稽核和外部審計等手段,定期檢查和評估業務風險及經營合規性。 繼續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一是繼續做好償付能力監管的基礎性工作,修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研究以風險為基礎的動態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和金融控股集團的償付能力監管。二是增強償付能力監管的執行力,將分支機構批設、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產品審批與公司償付能力狀況密切掛鉤。三是建立完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機制,強化資本約束。加強對保險公司各類融資行為的風險防范和監督管理,規范保險公司的融資行為。四是建立科學分工、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償付能力監管機制,提高償付能力監管效率。 加強和改善市場行為監管。一是嚴肅查處虛掛應收保費、虛列營業費用、做假賬虛增保費、設立賬外賬和資金體外循環等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加大處罰力度,對違規嚴重、影響惡劣的公司,依法嚴肅處理。對同一地區、同一公司多家分支機構存在的共性問題,嚴厲處罰負有管理責任的上級公司和相關高管人員。三是根據《反洗錢法》的要求,會同人民銀行研究制定有關保險業反洗錢的具體規章,遏制利用保險洗錢的行為。四是加強對現場檢查的督促和指導,強化后續監管和制度建設,加大行政處罰信息公開披露力度。 加強對保險市場的宏觀調控,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一是制定全面反映保險業發展規模、速度、結構、質量等狀況的系統性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及宏觀調控政策的研究,密切關注利率、匯率等政策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二是整合監管資源,形成監管合力。強化保監局的現場檢查和處罰職責,保監會機關主要負責法人機構監管、政策法規制定、市場運行調控、公司治理結構和償付能力監管等,同時要加大對基礎理論和重大問題的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強化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探索在有條件的地市建立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制定,加大跨境保險業務監管力度,加大與境內金融監管機構的合作,防范金融風險的跨境和跨行業傳遞。三是研究探索分類監管。根據保險公司在資本結構、業務特點、風險狀況、經營地域等方面的區別,確立不同的監管重點,提高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繼續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研究拓寬保險保障基金的投資渠道和改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五)加強行業自身建設,塑造行業誠信形象,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社會形象對任何行業的持續發展都十分重要,對起步晚、基礎薄弱的保險業尤為關鍵。 加強誠信建設。一是完善行業服務標準。繼續推廣保單的標準化和通俗化。推行保單銷售后100%回訪制度。繼續完善理賠服務標準,提高理賠效率,繼續研究和試點小額糾紛調解機制,著力解決理賠中存在的失信問題。二是加強誠信宣傳和誠信教育。樹立一批講規范、重服務、守信用的典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塑造行業誠信新形象。三是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險營銷員和中介從業人員的誠信檔案,規范保險從業人員的展業行為,堅決打擊欺詐、誤導等破壞市場信心的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興業之本,必須把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人才作為保險業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在人才吸引方面,要面向行業內外和境內外,吸引選拔保險業當前發展急需的精算、財會、法律等專業技術人才。探索建立適合保險業發展實際的專業技術資格標準。實施保險業部級課題研究制度,申請在保監會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做到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一起抓,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一起抓,理論提高與實踐鍛煉一起抓,繼續教育與學校教育一起抓。要更加重視保險職業教育,充分發揮保險系統現有職業培訓學院作用,培養高素質的保險營銷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要把每個人放到最適合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加大保監會系統干部交流力度。結合《公務員法》實施,加大保監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啟動監管部門與保險機構之間的干部交流與掛職鍛煉。 加強保險法制建設。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保險法》的第二次修改工作。大力推進農業保險條例的起草工作。積極參與安全生產、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相關領域的立法和規章制定。針對行政處罰、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反映出的重大問題,出臺《行政處罰指導手冊》,進一步建立完善統一的執法標準。建立重點規章實施的跟蹤評估機制,定期對已發布的規章進行立法質量評估。 推動統計和信息化建設。一是按照新會計準則修訂和完善現行統計制度和標準,解決好新舊會計準則下的數據銜接問題。研究建立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健康保險統計制度,逐步完善“全科目、大集中、全口徑、分幣種”的統計制度體系。二是開展以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為重點的統計質量檢查。適時出臺《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規范保險公司信息披露行為。三是加快制定行業信息標準,加強“保險術語”等基礎標準的推廣應用,推動標準化五年規劃的實施。四是完成“保險監管信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和擴初設計。啟用人事、保險營銷員等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保險機構和高管人員管理監管信息系統。五是全面實施保險業“十一五”信息化重點專項規劃,開展保險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等級保護、災難恢復管理等工作,加大信息安全現場檢查力度。 營造保險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根據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合作,運用好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發揮好社會和行業兩個積極性,優化保險業的發展環境。在政策環境方面,爭取國家對農業保險、責任保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涉及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給予支持。在社會環境方面,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關于加強學校保險教育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加強保險品牌研究及建設,增強保險消費者的認同感,提升行業公信力。在輿論環境方面,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著力宣傳先進人物、典型事例以及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新進展,營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六)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樹立良好的行業精神風貌 保險業是一個服務行業,作風建設關系到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關系到廣大被保險人的切身利益。全行業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大興學習之風,建設學習型行業。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繼續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學習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要努力學習宏觀經濟知識,正確分析保險業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駕馭保險市場的能力;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提高運用科技知識促進保險業發展的能力;要努力學習社會管理知識,提高保險業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要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提高依法經營和依法監管的能力。 振奮行業精神,形成良好的行業作風。當前,保險業的作風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與行業發展不相適應的方面。主要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抓發展沒有思路,搞創新沒有辦法;追求享樂,鋪張浪費,消費相互攀比,花錢大手大腳,不比貢獻比待遇,不比能力比位置;獨斷專行,我行我素,工作中不注意發揚民主,存在一言堂現象。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還在部分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我們要按照“求真務實、嚴格管理、艱苦奮斗、團結奉獻”的十六字方針,扎扎實實抓好行業作風建設。要堅持“求真務實”。密切結合保險業實際,創造性地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真正在務求實效上狠下功夫。要集中時間和精力,多做一些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多提出一些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思路和辦法,多解決一些影響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堅持“嚴格管理”。從嚴要求,從嚴管理,既是對同志高度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對事業發展高度負責任的態度。要嚴格學習紀律、嚴格工作紀律、嚴格作風紀律,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優良、作風清正、紀律嚴明的高素質保險人才隊伍。要堅持“艱苦奮斗”。保險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的精神,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使勤儉辦事和勤儉立業在全行業蔚然成風。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堅決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要堅持“團結奉獻”。對物質和待遇的追求是有限的,對精神和事業追求是無限的。現代社會物質條件已經比較優越,每一個保險從業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和高管人員,只有講團結、講奉獻,把個人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對事業無限的追求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實現人生價值。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深入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全面貫徹中紀委第七次全會精神,認真抓好《關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意見》的落實,加快構建保險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繼續按照中央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的部署,開展對不正當交易行為自查自糾的檢查驗收,著力查處涉案金額大、涉及人員多、影響惡劣的商業賄賂案件。深入研究保險業商業賄賂的成因、表現和規律,建立防治保險業商業賄賂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各項監督制度,進一步加大對重要信訪舉報案件的核查督辦力度,加大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監督力度。 同志們,保險業已經進入發展新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國務院23號文件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奮發有為,努力為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