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擔保業走過風雨路在何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11:06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龐東梅 對于擔保機構來講,提高自身的實力,練好內功是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而與之生存密切相關的金融行業的變化,擔保業必須高度重視,加強與銀行之間的合作,切實改善擔保機構在與商業銀行合作中的不利地位,適應變化了的金融環境,努力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促進銀行與擔保機構建立平等協作、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促進擔保機構擔保業務更加有效、便利地開展。 近日,由北京首創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實施的“政策性資金,法人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擔保管理模式成功運行,引來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反觀其他一些實力弱小的商業性擔保機構近年來的艱難生存狀況,人們不禁在思考:經歷了這些年的風風雨雨,我國的擔保行業究竟走到了哪一步?擔保行業的路究竟在何方呢? 適時而生迅速成長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大量的中小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小企業的騰飛不僅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它的發展更是得到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中小企業卻面臨融資難的困境,“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繼續發展的重要瓶頸。擔保業的興起,可以說為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搭起了橋梁,使得中小企業間接具備了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也促進了我國民間投資的發展。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累計擔保企業26.34萬戶,累計擔保總額4673.87億元。另外一組數據顯示,2005年在擔保機構支持下受保企業新增銷售收入3425億元,新增利稅268億元,新增就業157萬人。正是這些擔保機構為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緩解了融資難的困境。 與此同時,在我國政府的扶持下,我國的擔保行業逐漸發展起來。擔保機構的數量逐年上升,2005年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已經達到2914家,整個擔保行業擔保機構早已超過4000家。同時,擔保業收入也有了長足的進展,2005年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累計實現擔保收入57.66億元。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擔保業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政策性擔保比例不斷降低,商業性擔保比重不斷上升。2005年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籌得擔保資金中,政府資金僅占擔保資金總額的26.62%,比例進一步下降。但是,總體來講,政策性擔保機構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二是防范風險的能力增強,擔保機構呈現代償率低,損失率低的特點。這主要由于擔保機構在業務審批過程中非常審慎,所以大部分信譽良好的擔保機構都把損失率控制在極低的水平之下。2005年我國2914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累計發生代償25.29億元,僅占擔保總額的0.5%;代償中實現追償8.79億元,最終確認代償損失3.47億元,只占擔保貸款總額的0.07%。三是擔保機構市場適應能力不斷提高。不僅業務品種越來越豐富,從初期的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發展到票據擔保等各種各樣的擔保產品,而且越來越多的專業化擔保機構不斷涌現,豐富了我國擔保市場。 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然而,隨著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狀況不斷得到緩解,我國擔保行業并沒有形成規模,反而給人們造成一種“無序”的印象。我國的擔保行業環境不容樂觀,很多中小型擔保機構面臨著艱難的生存環境。 首先,由于以往擔保行業準入門檻低,造成了我國擔保機構發展過快,擔保機構雖然在數量上增速很快,質量上卻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并且實力雄厚的擔保機構寥寥可數,大多數擔保機構規模過小。據了解,注冊資本金能過億元的擔保公司所占比例不足5%。如此小的規模,制約了當前擔保機構可運用資金規模不大,難以很好的發揮擔保資金應有的放大效應。另外,擔保機構在各區域內發展也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這些都阻礙了擔保機構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最優的功能。 其次,我國擔保機構風險分擔機制尚未建立起來,擔保機構防范風險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國擔保機構尚處于發展初期,國際社會上政府承擔大量風險以及商業銀行分擔部分風險的做法在我國尚沒有實施。據記者調查了解,雖然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擔保公司由于信用良好,與之合作的商業銀行為其承擔了部分風險,但是,從總體上看,如此小的比例根本無法分解擔保機構面臨的風險壓力。而實力弱小的擔保機構,他們面臨的往往是100%的風險。再加上再擔保機制遲遲未出臺,這些都造成過多的風險集中在擔保機構本身。同時,擔保機構收入遠遠小于所承擔的風險,保費收入不足抵償。另外,目前我國擔保行業存在的風險防范方式也限制了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作用發揮。 第三,我國的擔保業法律環境不完善,制約了我國擔保業的健康發展。在擔保業發達的國家里,比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擔保行業都有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存在相對完善的專門法律保障和規范擔保機構的行為。但是,我國的擔保行業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尚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法規規范和保護擔保業。現有的相關法律往往比較分散,難以對擔保行業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護。 另外,擔保行業尚未形成有序競爭的局面,中小擔保機構為了爭取客戶爭相壓低收費價格的無序競爭,甚至個別擔保機構的欺詐行為,也給我國擔保行業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新機遇下的新挑戰 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擔保行業出現了一些新氣象,給生存環境復雜的擔保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2006年銀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風險提示的通知》提出,今后和銀行開展合作的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應該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并且必須是實繳資本。這一措施的實施,提高了擔保行業的準入門檻,有利于擔保行業走向規模效應,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占擔保行業大多數的實力弱小的擔保公司,將面臨注資還是退出的艱難抉擇。我國擔保業面臨優化整合的巨大挑戰。而去年年底,我國金融市場對外的全面開放,也必然對生存環境欠佳的擔保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另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商業銀行的市場化轉型,也給我國的擔保行業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何積極應對這些新的挑戰,成為我國擔保機構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對此,我國政府應該進一步改善擔保業的生存環境。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擔保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時,還應該加強監管力度,改變當前多頭監管的局面,對擔保機構進行有效的約束。另一方面,擔保機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用的發揮,也需要政府對此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和資金上的支持。加快擔保機構損失補償機制的建設和再擔保機構的建設來分散擔保機構的風險,還應該通過稅收等政策加大對擔保行業的扶持力度。另外,還應該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環境建設,為擔保機構提供一個發展的良好平臺。 對于擔保機構來講,提高自身的實力,練好內功是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而與之生存密切相關的金融行業的變化,擔保業必須高度重視,加強與銀行之間的合作,切實改善擔保機構在與商業銀行合作中的不利地位,適應變化了的金融環境,努力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促進銀行與擔保機構建立平等協作、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促進擔保機構擔保業務更加有效、便利地開展。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擔保機構只有未雨綢繆,早作準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