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支柱撐起養老保險 轉型名義賬戶制發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7:16 人民網-市場報
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 “轉型名義賬戶制”發布 韓潔 “中國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思路”研究項目成果,近日在北京舉行的公共預算國際研討會上正式發布。易綱指出,采取從統賬結合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與完全基金積累制結合過渡的“轉型名義賬戶制”將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易綱率領北京大學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課題組共同完成的“轉型名義賬戶制——中國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思路”研究項目成果,近日在北京舉行的公共預算國際研討會上正式發布。易綱指出,采取從統賬結合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與完全基金積累制結合過渡的“轉型名義賬戶制”將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社會基本養老金 將實行全國統一 據易綱解釋,“轉型名義賬戶制”養老保險制度為社會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和自愿養老保險相結合的“三支柱”模式。與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相比,改革思路的變化體現在用低水平、全國統一的補給制代替原來的現收現付制度,用以名義賬戶制向完全積累制逐步過渡的思路取代原來的部分積累制。 根據改革新思路,構成“轉型名義賬戶制”的三大支柱中,社會基本養老金將實行全國統一、較低水平的補給制,取消“地區差”,體現了向貧困地區傾斜、富裕地區補貼貧困地區的再分配效應。由于實行補給制,當個人賬戶所能支付的養老金不足每月250元時,政府將按照每月250元的標準補貼差額,財政負擔也減少。 此外,個人賬戶采用名義賬戶和基金積累式賬戶以一定比例相結合的形式,設定一定參數,使名義賬戶的比重不斷下降,基金積累式賬戶的比例不斷上升,最終過渡到完全基金積累制。 現行養老保險制度 缺乏激勵機制 我國在1997年明確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并努力實現3個轉變:籌資模式從現收現付變為部分積累;支付模式從收益確定型變為繳費確定型;資金來源從完全由財政撥款變為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然而,這一社會統籌與個人積累相結合的龐大制度在執行中卻產生很多問題。一方面,用于當代支付的社會統籌養老金逐年入不敷出,導致以未來積累為目標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長期被占,個人賬戶有名無實;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對社保資金的超強壟斷,不但造成過往社保制度的低效,也加大了腐敗風險。去年曝出的系列社保資金案已經引發了全國上下對未來社會保障的擔憂。 “我國現有養老保險制度缺乏明顯激勵機制,并存在保險覆蓋面狹窄、個人賬戶長期空賬運轉以及資本市場發展欠發達造成個人賬戶投資回報率低等諸多問題。有必要探索一條更合適的改革出路,在未來幾十年內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的挑戰。”易綱說。 根據預測,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期將在2030年到來。從現在開始,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準備期只有24年。“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全面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時期。只有加快發展老齡事業,認真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打下堅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籌措老年社會保障基金,合理確定保障標準和方式,逐步建立廣泛覆蓋、持續發展、與經濟社會相適應、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老齡政策法規體系,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創造更為有利的社會條件。 易綱說,實施“轉型名義賬戶制”,有利于緩解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困境,提高各年齡層次職工積極參加養老保險制度的激勵,從而擴大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并提高整個制度效率。在一定條件下,這一制度還可以幫助養老保險制度度過2020年到2050年間的人口老齡化高峰階段。 新養老保險 改革試點范圍擴大 據悉,中國正在啟動新一輪養老保險改革。2006年底,9省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率先交由社保基金會委托投資運營,委托資金約為每年100億元,邁出了個人賬戶基金脫離各地社保機構,集中中央社保基金管理平臺的重要一步。 此外,在東北三省2001年陸續加入了“做實”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的試點基礎上,2006年初,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天津、上海、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8個省區市。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系列舉措,都顯現出中國式社保改革的漸進特征。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財政收入的不斷攀高和儲蓄率的上升,中國正進入推進社保體制改革的最佳時機。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