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熱了基金冷了保險 銀保市場坐過山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11:08 匯贏投資
熱了基金冷了保險銀保市場坐“過山車” 上周末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12月,太平洋人壽銀保業務高達4.73億元,上海銀保市場以單月9.23億元劃上句號。而今年二季度的保費收入僅有一季度的58%,銀保市場在2006年名符其實地坐了一回“過山車”。 嚴管+股市火爆導致市場萎縮 據了解,去年首季,銀保市場保費收入高達28.7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28%,約有17家公司的銀保業務增長超過100%,有7家公司的絕對增長值超過1億元。但這只是“曇花一現”,二季度的保費收入僅有一季度的58%,三季度繼續下降,僅為一季度的54%。其中,7月份出現單月5.2億元的年內歷史低點。 銀保市場的萎縮,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管理層規范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遏制了代理手續費價格戰。業內人士透露,2001年5年期躉繳產品的手續費不足保費的1%,去年一季度則高達3.5%左右。代理手續費的節節攀升,以及各種“暗箱操作”的獎勵,使得銀行幾乎是主動找保險公司要求代理。 管理層實施的新政,無疑使銀保市場遭“當頭一棒”。按新規定,保險公司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向代理機構、網點或經辦人員支付合作協議規定的手續費之外的其他任何費用,包括業務推動費以及以業務競賽或以激勵名義給予的其他利益。管理層規范了銀保產品之前存在的個別誤導行為。 二是股市火爆導致分流。大量資金通過購買基金形式流入股市,儲蓄問卷調查顯示的入市意愿升至歷史最高,使得保險產品“失寵”。可投資型保險產品與牛市賺錢效應下的開放式基金難以媲美。對于投資型資金來說,熱了基金,勢必冷了保險。 飆升留下后置風險 另外,市場各方對銀保市場的批評不少,甚至有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最佳出路是銀行自設保險公司。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均已遞交成立保險公司的申請。對銀行來說,既然銀保產品主要依賴于網點優勢,難免使其產生由自己來賺錢的想法。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與保險公司的關系屬于“若即若離”,銀行自設保險公司未必成功。據稱,銀行設立保險公司在國際上也沒有成功先例。 若要銀行放棄與保險公司合作,則顯然與銀行的業務轉型相背。目前即便銀行自設了基金公司,也沒有放棄代理其他基金公司產品。關鍵是銀保產品需要轉型,而現在躉繳產品幾乎“一統天下”,壽險公司沒有持續的保費收入預期,對其長期現金流穩定不利,也難以應對投資波動風險。 業內人士稱,躉繳產品看似爽快,提成也能一次性給銷售人員。可這種“一錘子買賣”,會使銀行與保險公司的關系難以緊密,合作協議往往一年一簽。保險公司感受了業績短期飆升的快樂,也給自己在資金應運、償付能力等方面留下了后置風險。 對保險公司來說,難免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擬上市或上市的保險公司都有意識地對躉繳產品進行適當收縮,并加大了期繳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輕易放棄躉繳產品帶來的銀保市場繁榮。銀保市場坐上“過山車”,使那些市場基礎較薄弱的保險公司尤其受到影響。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不能因為去年12月的回暖,而對今年的銀保市場盲目樂觀。如果中國股市果真進入“黃金十年”,不在轉型中獲得突破的銀保市場,勢必受困于“蹺蹺板”現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