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開放帶來多元化趨勢保險業面臨新課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9:26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張蘭 策劃人語 轉瞬間,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即將達到5個年頭。入世5年來,保險業在對外開放方面可謂“一路綠燈”。除了外資產險公司不得經營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外資設立壽險公司必須合資且股比不超過50%等限制外,保險業基本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回顧5年來的風雨歷程,中國保險業不僅嚴格履行了“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開放”的承諾,還利用開放推動了保險市場的發展和完善,譜寫了我國保險業融入國際經濟的新篇章。 “引導”外資入市 據統計,入世5年來,目前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47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21個營業性機構,135家外資保險機構設立了近200家代表處。至目前外資公司的保費收入與入世前相比增長了約9倍。 隨著外資機構在國內的“遍地開花”,外資公司在國內市場中的份額也穩步提升,目前外資公司占全國市場的份額接近7%,較入世前增長了5個多百分點。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廣東四個開放較早、外資保險公司較為集中的地區,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占當地市場份額少則近9%,多則達到近20%。 然而,我國政府在履行入世承諾的同時,顯然更加關注外資公司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促進成分。正如中國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孟昭億所言:“政府將大力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向養老保險、醫療健康、農業保險和責任保險等環節發展。在業務險種方面,保險業積極引進國際上經營有特色的專業保險機構,填補國內保險業部分空白。在經營地域方面,積極引導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一直以來,保險業在積極吸引優質外資“走進來”的同時,還大力支持中資保險公司“走出去”。如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已分別在境外上市,并且中資企業已在港澳、東南亞、歐洲和北美等地區設立了43個保險營業機構和9個保險代表處。 通過建立和完善“保險業對外開放國際合作體系”,我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也逐步提高。2006年10月16日至21日,中國保監會在北京主辦了第十三屆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年會。來自94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界人士近700人參加了大會,溫家寶總理親切接見了主要參會代表,黃菊副總理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與此同時,由中國保監會首倡的“亞洲區域保險監管合作”機制,也于2006年召開了首屆“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中國保監會已正式加入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IOPS)并當選為執行委員,并與日內瓦協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保持了密切聯系。 市場體系日臻完善 經過5年歷練,中國保險業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積極借鑒和吸收國際保險監管的先進經驗,加快保險監管與國際的接軌。保監會建立健全了償付能力監管、市場行為監管和公司治理結構監管“三位一體”的保險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了保險監管效率和透明度。政府監管、市場調節、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合力作用,使得保險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得以營造。 市場開放引入了國際先進的保險專業技術和經驗,促使保險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明顯加強。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保險公司的經營觀念和經營機制有了明顯轉變,經營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業務增長方式逐步從單純注重規模向重視質量和效益轉變,發展模式從粗放經營向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轉變,企業內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據統計,自保險市場開放以來,共有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的境外資金,通過設立外資保險機構和參股中資保險公司等多種形式進入我國,同時帶動大量相關投資進入我國。保險通過風險管理、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元化”也要“服水土” 盡管中國保險業在過去的5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發展態勢健康穩健,但是并非所有涌入這個市場的外資主體都“分得一杯羹”。 入世過渡期結束以后,外資保險機構進入我國保險市場的主要形式開始出現多元化趨勢,參股和海外上市成為繼市場準入之后兩種重要的開放形式。相應地,外資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也由過去的以市場準入為主,轉換為多種方式并重、多種渠道并存,對市場的滲透逐步加強。 一些外資保險公司憑借成熟穩健的經營理念、完善的內控管理手段以及良好的風險管控意識,獲得了我國市場的認可,保持了較快的發展。然而,“有些外資公司卻由于未能很好地適應我國本地市場,實施本土化發展戰略,在我國市場上收獲頗微。對于外資保險公司而言,應進一步積極實施本土化發展戰略,遵循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市場環境,打開發展局面。”孟昭億說。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環境下,一些外資金融集團通過分別準入的形式,同時涉足銀行、保險和證券業,并在發展中逐步整合金融資源,力求發揮集團化經營的合力優勢,將對中資金融機構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也對現行監管體制提出新的問題。 相關鏈接 保險業對外開放大事記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入世過程中,保險業做出了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的開放承諾。 ●2003年底開始,外國非壽險公司在華設立營業機構的形式,在原有的分公司和合資公司基礎上,增加了獨資子公司,至此,外國非壽險公司在華設立形式已無限制。 ●2003年底開始,除有關法定保險業務外,向外資非壽險公司放開所有業務限制。 ●2004年5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外國財產保險分公司改建為獨資財產保險公司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此前已經設立的外國財產保險分公司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改建為獨資保險公司。通知發布后,中國保監會共批準4家符合條件的外資財險分公司改建為獨資公司。截至目前,外資財險公司在華設立的營業機構,既有分公司,也有獨資公司,還有合資公司。 ●2004年底開始,對外資保險公司取消地域限制。外資保險公司可在任何城市申請設立機構,經營保險業務。截至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已在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立機構和開展業務。10家外資保險公司在4個中西部城市設立總分公司12個,4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東北老工業基地3個城市設立總分公司5個。設立外資保險機構較多的城市主要有:上海(26個)、北京(26個)、廣州(12個)、蘇州(7個)、杭州(6個)、成都(6個)。 ●2004年底開始,除有關法定保險業務外,向外資壽險公司放開所有業務限制。 ●2005年12月15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代表中國保監會當選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IOPS)執委。 ●入世后,法定分保比例逐年降低,至2005年底,取消法定分保。 ●國際監管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保監會先后加入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和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2006年10月,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第13屆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行,94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監管機構出席此次會議。目前,我國已與美國、德國、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簽署保險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資企業積極探索和開拓國際市場,已在港澳、東南亞、歐洲和北美等地區,共設立了43個保險營業機構和9個保險代表處。截至目前,中資保險機構在境外設立營業和非營業機構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為:香港(24家)、英國(9家)、美國(6家)。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