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鳥籠理論與保險誘致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0:44 中國保險報

  □孫祁祥

  美國領導力理論方面的著名專家John C.Maxwell,在其著作 《think for a change》中講述了一個有關鳥籠與寵物鳥的故事。故事說的是,某公司的CEO與他的朋友打賭,如果CEO能說服朋友在一年之內買一只寵物鳥,朋友給他100美元;如果他輸了,他給朋友100美元。打完賭之后,CEO送給朋友一只極其昂貴、漂亮的鳥籠子。于是,朋友就將這只鳥籠作為裝飾品掛在了家中的飯廳里。這以后,每逢有親戚朋友來家見到這只鳥籠時,都要大加贊賞一通,然后就會問上一句“鳥是什么時候死的”。而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得“不厭其煩”地解釋并告訴來人,“鳥沒有死,因為鳥籠里本來就沒有養(yǎng)過鳥。”“什么?這么漂亮的鳥籠卻不養(yǎng)鳥,真是不可思議。”如此的對話多了,朋友也感到很無奈,于是,只好去買了一只寵物鳥。結果可想而知,他輸了。我當時看到這個故事時的第一想法是,要我是那個朋友,就不把鳥籠掛在飯廳里。如果不掛,不就沒有了“誘致物”嗎?不過,故事所講的鳥籠與寵物鳥的關系倒使我產(chǎn)生了一個聯(lián)想,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什么是消費者進行保險購買的“誘致物”,即故事中的那個鳥籠子?

  思考了一番以后,我得出的答案是:故事中的鳥籠子相當于人們的保險意識。然而,“保險意識”未必能夠直接“刺激”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欲望,它還需要一個“中介”,這就是“投保意識”。為什么會是這樣?聽我以下慢慢解釋。但在此之前,我想有必要對“保險意識”和“投保意識”這兩個概念作一個界定(我是從與鄭偉博士的“閑聊”中獲此啟發(fā)的),雖然這聽起來多少像是有些“多此一舉”或者“咬文嚼字”,因為這兩個概念似乎都已約定俗成、不言而喻。然而有趣的是,我隨機問了包括同事和非保險專業(yè)人士在內的一些人,回答竟然是五花八門。因此,我認為有必要首先明確它們的內涵,否則我們難以在同一個語境中討論問題。

  我認為,“投保意識”源于“保險意識”,但有了“保險意識”卻并不一定就會有“投保意識”。

  “存在決定意識”是哲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因此我們可以說,“保險意識”的形成無疑首先源于“保險存在”。既然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由此所決定的“保險意識”也就會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面。這是什么意思呢?因為人們有關保險的感覺或思維等既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結果取決于“保險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保險存在”與“保險意識”相對,可以理解成現(xiàn)實生活中保險市場上的各種狀況)。如果由“保險存在”導致人們形成對保險的“好”印象,換句話說,人們形成了一種有關保險的積極的思維,那么,他們可能就會進而產(chǎn)生“投保意識”,反之亦然。由此可見,“積極的保險存在”會導致人們形成“積極的保險意識”;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積極的保險意識”則會產(chǎn)生“積極的投保意識”,后者則會“誘致”人們的保險購買行為。

  明確了上述邏輯關系以后,我們接下來需要討論的是,人們關于保險“好”的印象或者“不好”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從實踐來看,“好”與“壞”印象的形成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自身體驗”;二是“口口相傳”。例如,一位消費者購買了保險,獲得了他所期望的效用。這個效用不僅僅只是體現(xiàn)在他可能發(fā)生了保險事故,獲得了保險賠付;而且可能是由于購買保險的行為讓他獲得了“寧靜”的心態(tài),使他可以消除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由此提高工作效率和

生活質量,后一種情況更是保險的精髓所在。他由此對保險形成了好印象,換句話說,這位消費者具有了積極的保險意識,這是從“自身體驗”所獲得的。再假定另一位消費者從來沒有購買過保險,但他從自己的親戚朋友或者媒體的報道中獲得了有關保險的信息。這種信息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如果是前者,這位潛在的投保人可能就會產(chǎn)生購買保險的欲望;如果是后者,則成為投保人的想法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了。

  然而,假定消費者形成了“積極的保險意識”,并且也產(chǎn)生了“投保意識”,但卻發(fā)現(xiàn)很難買到適合自己的產(chǎn)品。在這種情況下,“投保意識”也并不必然產(chǎn)生購買行為。

  由此看來,“投保意識”對保險的購買是否具有“誘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下兩個要素:其一,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的賠付行為。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每當大災大難之后,人們的“投保意識”就得到了“提升”,即使像在美國這樣一個保險業(yè)非常發(fā)達的國家也是如此。例如,像9·11、卡特妮娜颶風等人禍天災之后,人壽保險與財產(chǎn)保險的需求都會大幅度上升。其二,保險公司是否能夠提供適銷對路的產(chǎn)品。如果這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消費者的“投保意識”就會大大提高。由此可見,對保險公司而言,構筑合理的保險購買行為的“誘致物”是何等的重要。

發(fā)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