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存錢利息收益高,又有保障,這銀保產品真不錯啊。”昨天從銀行存錢回來后,老李就一直拿著這份剛用存折換回來的保單夸個不停,“你們也去買吧,多合適啊,趕明兒讓我兒子也去買一份,他前些日子也說要買保險呢。”
相信去過銀行的人都遇到過這事,本想去存筆錢,沒想到出來時手里握著的不是存折,而是保單。更有甚者竟然不知買的是保險,一直以為“通過銀行提供的一種理財方式,
把錢存在了銀行。”為何大部分在保險公司購買保險要再三斟酌的客戶,在銀行工作人員推銷銀保的時候會如此爽快地掏錢買下來,銀保究竟魅力何在?
據了解,銀保產品實際上就是消費者通過銀行柜臺能夠買到的保險。目前在銀行柜臺銷售的主要以分紅、萬能險為主。銀行銷售保險,一個最重要的“賣點”就是“保障+收益+分紅”,不管是萬能險還是分紅險,在向消費者演示投資收益時,總會把預期收益訂得高過銀行存款,而且還免利息稅。有如此高的收益和分紅做支撐,又有保障功能,還不用承受風險,毫不猶豫立刻買單的便大有人在。殊不知,銀行保險不姓銀,真正發生保險事故時,理賠的還是保險公司,銀行只是代理機構,不負連帶責任。
另外,銀行工作人員的熱情推銷也是銀保得以迅速發展的關鍵。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銀保產品的代理手續費正節節攀升。2001年5年期躉繳產品的手續費不足保費的1%,現在則高達3.5%左右。近期陸續面世的期繳產品,手續費按年提取,總水平比躉繳產品還要高。有那么高的利益驅使,銀行當然愿意做,而且在做的時候,難免失去一些原則。
北京保險協會秘書長于文博提醒消費者,銀保產品終歸是一種保險,銀行只是銷售渠道,雖然銀保產品具備儲蓄功能,但是與銀行儲蓄并不相同,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冷靜,看清條款再做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