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真是個特別的日子,從早上九點半開始,投訴電話幾乎就沒有斷過。筆者作了初步統(tǒng)計,到下午5點,本刊共接到各類投訴電話32個,尤其是對保險行業(yè),涉及保險公司17家,被投訴公司最高為11人次,充分顯示了消費者的維權(quán)意識和能力。有些人似乎就是要等到3·15這一天,對自己不滿意的保險公司好好出口氣。難怪保險公司如此害怕3·15。
本期《保險周刊》選編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投訴,并公之于眾,以此告誡保險公司
,要注意保護客戶利益,告誡市民朋友如何維護自身權(quán)益。在處理各類投訴的過程中,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了保險行業(yè)的高投訴,經(jīng)過對這些投訴的歸納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客戶自己粗心,本刊曾反復(fù)強調(diào),市民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看清保險條款。本期故事中有位許女士,四年前在代理人的勸說下買了保險。出于對代理人的相信,不僅保險產(chǎn)品看錯了,甚至連被保險人也弄錯了,直到兩年后保險公司上門回訪才發(fā)現(xiàn)問題,于是回過頭來要求保險公司退保,保險公司認為時間太長,無法證明是當初弄錯還是后來客戶有了新的想法。
這至少說明,許女士不僅在購買保險時沒有看清條款,而且在其后的兩年內(nèi)也沒有看過保單。據(jù)了解,類似許女士這樣的客戶還不在少數(shù)。
其次是保險公司強勢,本期故事中的另一位王女士,購買保險時已經(jīng)年滿50歲,由于擔(dān)心自己在未來有可能生大病,于是就有了購買保險的愿望。在和代理人的溝通過程中,明確告知自己患有高血壓,而且在保險公司安排的體檢時也得到了證實,但代理人還是通過關(guān)系為其承保了。時隔不久王女士因眼睛患白內(nèi)障住院,并做了手術(shù),花費近萬元,這才想起了保險公司。代理人將她所有資料收齊之后告訴她等候回音,誰知等了三個月的王女士得到的是一份拒賠并解除保險合同的通知,理由是沒有如實告知,有騙保嫌疑。王女士覺得眼睛白內(nèi)障和高血壓完全是兩回事,而且自己當初購買保險時已明確告知,到頭來落得個騙保,感到非常氣憤。
第三是代理人不誠信,保險代理人是一個高流動性的行業(yè),一些代理人進去后急于出單,在游說客戶時把保險描繪得包羅萬象,什么都可以保,一旦簽單拿到傭金后就一走了之,至于客戶利益,早就拋到九霄云外。
某壽險公司業(yè)務(wù)員朱某,利用做銀行保險工作之便,賣出大量重疾險保單,并承諾,只要是大病一旦確診,公司立即理賠。由于朱某所說的大病一般人不會輕易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朱某屢屢得手,個人傭金自然是直線上升。直到有一天,張女士患胃癌住院,花費巨款之后想到了保險,而此時朱某早已離開公司不知去向,當張女士拿著所有理賠資料找到保險公司時,由于治療方式與合同條款不符,得到的是兩個字“拒賠”。
對于本期所列舉的形形色色的拒賠故事,希望能夠?qū)ΡkU公司和已經(jīng)購買了保險或尚未購買保險的讀者朋友有所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