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平覺得保險就是家庭的固定資產,是家庭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客戶患病時,醫療理賠金就是他的額外收入;當他年老時,養老給付金就是他的另一份退休工資,保險本身就是一份家庭資產,只是年輕健康時,被很多人“遺忘”了。而回顧自己的保險生涯,也有三個階段。
萌芽期:顧國平將1999年比喻為自己保險事業的萌芽期,當時他剛進入保險,每次
拜訪客戶時,一種無名的恐懼感使他在客戶面前“縮手縮腳”,客戶拒絕便接踵而來,他說,其實那段時期他在“交學費”,當時的失敗令他天天鉆研保險條款,為成功事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開花期:2000年是他事業“開花期”,由于他能根據客戶的投保需求,提醒他們注意生活風險,并通過專業誠信的服務,贏得許多客戶的信任,這時他充滿自豪感———他發覺保險理賠金就是一筆救命錢,每當客戶收到理賠金時,總會感激保險為他們減輕醫療負擔。
成熟期:從2001年至今,是顧國平保險事業的成熟期。他發覺保險就是家庭的保護傘。保險不僅給予客戶生活保障,更為他們送去安心與幸福。
不保一定,只保萬一
當客戶不了解保險功能時,顧國平總會比較保險與儲蓄的差異———如果客戶未投保,當他患病住院時,家庭儲蓄就不得不用于醫療開支,如果客戶已投保,原本由儲蓄承擔的醫療費用就能轉嫁給保險公司。
“就好比原來該花自己的錢,現在卻由保險公司買單,儲蓄還是留在客戶身邊。”顧國平認為有些人會不認可保險,因為他們較追求保險的實際回報———如果繳了保費而拿不到理賠金,錢不就浪費了?
可保險保障的是未來的潛在患病風險,只要人有患病的可能性,都該購買保險。他并不希望客戶都得到理賠,畢竟客戶患病給家庭造成的傷害絕不是理賠金所能彌補的,客戶一生平安無事才是他最大的愿望。但保險的使命就是將家庭悲劇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讓客戶能在遭遇家庭不幸后,收到一筆雪中送炭式的資助。
顧國平時常孜孜不倦地提醒別人要有居安思危的觀念:“其實保險保障的是一種風險概率。如果客戶敢肯定一輩子都能平安無事,他的確可以拒絕保險。但風險的可怕之處在于無法預見性,其次就是對家庭的破壞力很強,每個人都該居安思危,盡早為最壞狀況作好準備。”
不保現在,是保未來
2004年初,當顧國平走進一位客戶家門時,該客戶妻子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求顧國平給她丈夫投保健康險,原來她已不幸患有癌癥,只能獨自承擔醫療費用。
當顧國平將保單遞給她丈夫時,臉上掛不起一絲笑容———為何很多人發覺身邊有“事故”時,才想到保險的好處?如果更多人都能有風險防范意識,保險就能為更多家庭送去保障,使更少的家庭獨自承受高額醫療負擔。
顧國平說,隨著人們生活狀況的改變,會產生不同的投保需求,這時每位投保人就該注意原先保單是否滿足自身新增的投保需求,隨時調整保單結構,不使保障力度與實際投保需求“脫節”。
單身青年由于戀愛婚姻,生活開銷較大,這時他們就該投保健康險與意外險,畢竟外出旅游可能會發生意外,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則會導致身體透支,容易患病住院。
新婚夫妻可能處于建立幸福家庭初期,既有生子打算,又得歸還房貸車貸,盡管積蓄不多,但一份健康險與意外險仍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客戶遭遇種種不幸,一份保險理賠金或承擔醫療開支,或緩解家庭貸款壓力,不至于家人遭遇家庭困境時還得為貸款愁上加愁。
而中年夫妻基于工作穩定,收入頗豐,且生活開支趨于固定,在擁有醫療險與意外險保障基礎上,考慮再增加投保養老險,提前規劃幸福美滿的銀發生活。
作者:□文 陳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