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2005保險業:資本逐利而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5日 16:4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袁滿 北京報道

  2005年,保險業全面對外開放的第一年,“開放”兩字已展示出更加縱深的含義:對內,民營資本得以蜂擁而入;對外,卸掉禁錮的外資保險開始新一輪跑馬圈地;行業外,商業銀行越界滲入;行業內,多家保險公司忙著混業布局……

  全面開放一周年的保險業風生水起,各方資本逐利而來。

  民營資本崛起

  2004年保監會批籌的22家保險公司,在2005年開花結果。

  盡管在批籌初期,近一半的公司股東背景為民營企業。但事實上,民營資本的動靜是“雷聲大,雨點小”。截至2005年最后一刻,他們中順利降生的不到批籌總數的一半,其中,可以堪稱真正的民營保險公司的更是屈指可數。

  多數民營股東打了退堂鼓。“民營股東最初來的時候是覺得保險業來錢快,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行業也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某壽險公司總經理說。

  于是多數保險公司在股東的進進出出中煎熬著,有幸誕生的也多數撕下了民營的標簽。以2005年底最后一家開業的國民人壽為例,僅籌備期就用了一年半。當公司股東架構最終定格,人們發現,昔日的發起股東——物美、中誠信以及和康友聯等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中關村建設、重慶國投和聯想。用陽光財險董事長兼總裁張維功的話說,“一些民營股東缺乏金融投資的戰略意識,更看重短期回報,缺乏對保險行業的理解”。

  然而,在經歷了初期的鼓噪后,依然有民營資本堅定地走了進來。

  就在幾天前,開業僅僅三個月的長城人壽也宣布,湖北分公司開業,公司已完成在四川、山東、湖北等中國西、東、中部地區的戰略布局。

  合眾人壽——這家開業不到一年的民營保險公司股東已決定自己增投1.2億的資金。“外資已經在叩我們的大門,只是對方要求日后掌控公司,而股東更希望自己來主導公司的發展。”該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股東方并非想撈一票就走,而是真正要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

  2005年10月低調開業的都邦財險也是十足的民營保險,股東方向經理層明確表態,“短期內不急于分紅”。

  但是對于這些已經成功闖關進入的民營保險公司來說,前面也并非坦途。

  2005年,民生人壽包括原總經理王耀華在內近十名高管集體“下課”,合眾人壽原常務副總經理梅新離開公司,國信人壽則隨著總經理嚴峰的離任而“猝死”……資本方與經理層理念沖突,現代企業制度缺失……民營資本與保險業的磨合依然要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外資改寫格局

  2004年12月11日,中國保監會宣布允許外資壽險公司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險業務,同時取消外資保險機構設立分支的地域限制。

  放開手腳后的外資保險迅速給了市場一個響亮的回應。2005年3月,剛剛成立三年的中意人壽因拿下了股東方中石油200億元人民幣的團險大單,坐上了國內“第四大”壽險公司的寶座,同時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外資保險公司。

  雖然一些人對靠吃股東業務突變的壽險市場格局不以為然,但必須承認的是,合資壽險公司股東業務的巨大優勢。目前,金盛人壽與中國五礦集團,海爾紐約與海爾集團,海康人壽與中海油等等,合資壽險近期都在就團險與股東接觸。外資保險的團險大戲的高潮即將來臨。

  實際上,中國保險市場全面開放的第一年也是外資保險新一輪成長期的開始。2004年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占比2.3%,截至2005年底,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92%。

  剛剛把總部從廣州搬到北京的中英人壽總裁張文偉表示,公司“未來3年的戰略規劃已經啟動,我們在中國要完成開設另外6家新的分公司,在20個城市開始運作”。

  伴隨著外資保險公司擴張高潮的來臨,中外資競爭的戰線也由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向二線城市蔓延。南京、杭州、青島、成都……這些城市在今年外資保險分公司的開業名單上頻頻曝光。而中西部保險時常則借勢得到了新的發展。

  吳定富在1月13日召開的2006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披露,截至2005年12月底,名列《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的40多家境外保險公司,已有27家在中國設立了營業機構,外資保險公司數量已經達到40家。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92個代表機構和辦事處。

  混業前奏響起

  但在監管者看來,真正的競爭是超越保險領域的。吳定富認為,到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入世過渡期將全部結束,中國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突出表現為國際金融保險集團綜合經營的絕對優勢,與中國保險業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的矛盾。

  金融一體化的模式已經伴隨著外資對中資不同金融領域的并購、合資而滲入中國市場。這讓中國市場上的外資金融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混業經營和布局的優勢。

  而當外資保險公司通過“曲線突圍”已悄然將其混業模式的胚芽復制到中國的時候,中資保險企業卻在“金融控股集團”道路上因“分業經營”政策限制而步履艱難。“我們確實落后了。”平安集團執行董事、副首席執行官孫建一說。

  有感于此,中國的保險巨頭在金融控股集團道路上加速奔跑。

  2005年7月6日,平安銀行總部在上海舉行開業典禮。平安銀行的掛牌,使平安金融控股集團的稱號變得真正名副其實。旗下子公司已將觸角伸向產險、壽險、資產管理、信托、證券、銀行各個金融領域。

  10年前,分拆中國人保而產生的中國財險、中國人壽和中國再保險如今也在找回各自的“前生”,打造金融控股集團。

  2005年11月18日,中國人保控股公司與日本住友生命、亞洲金融集團和泰國盤古銀行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性合資壽險公司——中國人保壽險公司。加上此前相繼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健康保險公司和三家經紀公司,人保基本完成了其在保險業的綜合戰略布局。

  中國人壽則在醞釀通過收購大眾財險來實現自己的金融控股架構。

  保險系基金也將呼之欲出。權威人士透露,國務院對保險系基金原則上已經放行,推出的前提是證監會與保監會要拿出一套管理辦法,隨后就可以進行試點了。而坊間傳聞,中國人保和平安最有可能拔得頭籌。

  隨著商業銀行進入保險和基金業。保險業也將在綜合金融的平臺下與之競爭。

  鏈接:2005年保險業大事件

  保險資金入市

  保險業盼望多年的投資渠道從2005年的放閘之后不斷被拓寬,2月15日和17日,保險資金被允許直接投資中國股市。隨后,2005年9月11日,保險資金獲準投資海外。保險公司還成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保險資金運作的專業化、內部管理的規范化。

  保單持有人的最后安全網

  2004年1月1日起實施《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為我國按照市場原則建立保險市場的退出機制和更有效地保護被保險人利益提供了制度和物質上的保障。這意味著長期以來實行的“金融機構破產,國家財政兜底”體制在保險領域被沖破。

  200億一張大單

  團險和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對外資壽險公司的禁令剛一解除,中意人壽就與其合作伙伴中石油簽下一筆價值高達200億元人民幣的團險大單,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保險公司。因此,選擇實力雄厚的中方合作伙伴成為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現實考慮。

  七年之癢

  2005年11月,安聯大眾中方股東易主,中信信托接手大眾49%的股份。虧損是安聯和大眾這場歷經6年零10個月婚姻最終走向分手的導火線。此外,恒康天安、中保康聯也遭遇股東變更。眾多合資保險公司因此將面臨“七年之癢”,股東之間的分分合合在合資公司中上演。

  保險高官集體下海

  保監會副主席馮曉增出任人保擔任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原保監會財險監管部主任劉京生任中國再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數名副局級以上的監管機構的官員掛冠“下海”。與此同時,由于原有保險公司開設分支機構、繼續擴張; 2004年批準設立的新公司一一籌備開業,保險業的跳槽熱、挖人戰持續未停。

  新生命表

  2005年11月12日,《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獲得保監會評審會通過。新的《生命表》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壽險業經驗死亡率,為保險公司厘定費率、

準備金評估以及死亡率的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這也為我國壽險產品費率市場化向前推動了重要一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5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