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保險公司的某些兼業銷售渠道因具有壟斷性,或者擁有大量客戶資源,在與保險公司合作中處于強勢地位,結果分走相當一部分保費收入,從保險中獲得的利潤甚至超過主營業務。
渠道費用過高
目前車險和航意險因為客戶分散,對渠道的依賴較大,遭“揩油”情況比較普遍,而且被揩油的方式也層出不窮。
車險專業代理人少,保險公司就選擇與汽車關系密切的銷售公司、修理廠作為兼業代理機構。上海地區近兩年新增產險公司較多,為圈地、拉業務打起了傭金戰,給這些中介機構的代理費遠遠超出保監會最高8%的規定,有的甚至把保費一半給中介機構,以刺激市場發展。
航意險因針對性強,所以保險公司特別依賴機場和機票銷售機構。自航意險共保退出舞臺之后,機場往往采用招標進場的方式,讓保險公司進場設點銷售航意險。據有關保險公司介紹,要想拿到入場券,每年需要支付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入場費,有的公司保費收入竟然抵不上柜臺租金。很多公司把目光轉向機票銷售點,競爭也白熱化,一份20元的保單給代理機構的傭金最高竟達到18元,保險公司所剩無幾,如何抵擋風險?
兼業代理機構表示,近兩年機票價格的一折再折,汽車正常銷售、維修的利潤的逐年下降,不得不尋找新的利潤來源,相比之下,保險就成了有利可圖的“肥肉”。因此,誰給的傭金高就代理誰的保險,坐地收利便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揩油”導致入不敷出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抽取高額傭金,打破保險公司收支平衡,已開始對市場經營秩序產生不好的影響。
車險在銷售過程中,損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保費;而核賠力量不足,又致使車險賠付率節節上升,這難以保證正常運轉,為此,車險曾連續兩年虧損。上海車險經過調整,今年上半年開始扭虧為盈,但依舊沒有擺脫“揩油”造成的不良影響。
航意險的高額入場費或代理費,也讓保險公司面臨為他人打工的尷尬。有的保險公司在保費收入還不夠支付入場費的情況下,只能悄然退出。某財產保險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說,“航意險渠道銷售的利潤很低,已經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我們只能將其視為廣告效應。”
靠創新走出窘境
有保險公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他們也不愿意給這么高的傭金,但受市場環境影響,為了生存,不得不這樣做。
可是,保險產品是建立在精算的基礎上,如果隨意降價,勢必打破定價的科學性,收進保費的同時也積累了風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針對目前的狀況,有專家發出呼吁:必須改變目前這種被“揩油”的局面。保險公司首先要轉變低價搶市場的觀念,同時要在產品、渠道等方面創新。一是開發、推廣替代產品,擺脫對壟斷渠道的依賴,如航意險開發交通意外險、旅游意外險等替代品,降低對單一銷售渠道的依賴。二是開發新的銷售渠道,如車險建立自己的代理人隊伍,開辟直銷渠道,航意險則還可嘗試如網絡銷售、超市銷售以及電話購買等銷售方式。
畢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