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前舉辦的“農業再保險座談會”上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隨著農業保險業務的復蘇,經營風險也在不斷積聚。由于農業保險具有“準公共物品”性質,政策性較強,且面臨較高的巨災風險,導致農險賠付高企,當前亟待加快構建我國農業再保險保障體系,為農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劉京生呼吁,在目前國家支持政策尚未到位的情況下,
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國內農業再保險需求,有必要初步構建一個集合相關保險和再保險公司力量共擔風險的農業再保險保障體系,最大限度和范圍內分散風險。
為改變廣大農民“投保無門”的窘境,自2004年以來,中國保監會先后批準設立了上海安信、吉林安華和黑龍江陽光三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并啟動江蘇、浙江、四川、內蒙古等省(市、區)的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一個多層次體系、多渠道支持、多主體經營的農業保險體系雛形已經建立。
據公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農業保險業務即已實現保費收入4.2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3.96億元)。三季度末全國農險保費收入達到6.07億元,同比增長166.3%,初步扭轉了農險逐年萎縮的局面。
但與發達市場的農業保險不同,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目前缺乏一個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疫病等巨災風險的風險分散機制。由于沒有巨災支持保護體系,巨災損失基本上完全由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承擔。“一旦發生類似1998年洪水那樣的巨災,則完全可能置其于破產倒閉的境地。保險公司參與農險的積極性、承保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北1O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郭左踐對記者說。
今年六七月份,吉林省遭受了嚴重洪水、風雹災害,加上氣候原因,農民種植的玉米、煙葉受損嚴重,奶牛、肉雞大量死亡,為此,僅安華農險公司一家支付的賠款就高達2000多萬元。
“在尚無中央財政支持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政策性與商業化相結合的農業再保險保障體系迫在眉睫!眲⒕┥f。
據悉,作為國內唯一的中資再保險公司,中再集團近兩年來依托自有資本金,以商業運作的模式為各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提供再保險支持,為建立政策性農業再保險體系積累經驗、培育市場。目前,中再已分別與安信、安華農險公司簽訂了一攬子合同,承保了這兩家的非水險溢額合同。
劉京生提出,面對可能的巨災損失,現階段亟待由各農業保險經營主體與包括中再集團在內的境內再保險公司共同組成“農業再保險聯合體”,按照約定的比例予以承擔,充分利用國內現有的再保險承保能力,實現農業保險全國范圍內的風險分散,保證農業再保險的持續穩定經營。(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