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婷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前三個季度,全國保險公估行業實現總利潤162萬元,三年來首次實現了全行業的扭虧為盈!這一方面可喜,另一方面卻又可嘆:全國一共有215家保險公估機構,162萬元的總利潤平攤下來,每家的盈利不過7000多元!可見保險公估業仍然只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而且,今年保險公估行業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次臺風等大型自然災害,使得他們的企業財產險等面向法人的定損業務大大上升。但在與百姓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車險和人身險領域,專業公估機構介入定損過程的程度卻是最低的!無論是全國還是上海,老百姓都還很難享受公估定損帶來的好處,真正能在理賠過程中接受公估公司一臂之力的人,目前還是鳳毛麟角。
從具體的數字來看,今年1~9月,全國總的公估定損金額為62.63億元,但人身險類僅有1500萬元,只占0.23%左右!在前三季度上海17億元的車險總理賠額中,借助保險公估機構評估出來的估損金額也僅占2%左右。
與此同時,市場上一些保險公司對于第三方定損的抵制也一直在進行中。11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第二屆保險公估年會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有關領導當場直言不諱指出,有一家全國性的大型財產保險公司公開發內部文件,抵制公估公司介入自己的理賠流程中。這部分保險公司當然有自己的考慮,但對于廣大的投保者和被保險人來說,無論是人身保險,還是車輛和家庭財產保險,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索賠時“一切權力在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一人分飾兩“角”,同時充當定損員(裁判員)和理賠款支付方(運動員)的機制,難免讓投保者缺乏信心。
此次深圳專業健康醫療險公估公司的出現,以及天平保險“逆流而上”將定損和定責全部外包給“第三方”的做法,讓我們消費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上海保監局主管中介工作的張興局長助理也在全國第二屆公估年會上明確指出,上海將鼓勵車險和健康醫療險專業公估機構在上海的設立和發展。我們希望,保險公估業果真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畢竟,保險的鏈式產業結構需要不同的專業機構,讓保險市場的分工更細,讓不同市場主體相互間的制衡更強,讓違規違法的成本更高,才能遏制市場的不良現象,才能促使市場走上健康規范的發展道路,最終讓廣大消費者從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