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中國保險業的機遇與抉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0:24 解放日報

  當前,中國保險業經營者面臨一大困惑,高速增長的中國保險業近兩年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有些地區的壽險業出現負增長。老百姓對保險的指責越來越多,保險業經營環境似乎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剛剛起步的中國保險市場面臨經營理念問題、保險產品問題、經營體制問題、經營管理模式問題、效益問題、環境問題等迫切需要解決的眾多問題。怎么正確看待、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成了解開困惑的關鍵。中國老百姓的保險意識是提升還是倒退這是認識目前保險經營環境好壞的一個核心問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老百姓對
保險意識的認識也可分為四個階段:無知盲從———指責辨認———積極需求———依賴保險。從這樣一種認識規律來看,眼下,中國老百姓的保險意識處于第二階段。比原先對保險的一問三不知狀況,無疑是一種進步和提升。目前中國老百姓對保險的心態可以概括為愛恨交織。改革開放,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人們深深覺得,風險的增加離不開保險保障。同時,保險業經營中產品技術的落后,缺乏誠信的某些做法,阻礙了保險的強盛需求。不過,應該深信,這種落后的保險生產關系一定會被突破,隨之而來的是新一輪的保險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中國保險業發展面臨困境還是機遇從客觀來看,中國保險業處于歷史最好發展階段。1979年開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后,中國的保險費平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現有保險企業管理資產額度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保險經營主體超過100家(包括在籌建的),保險中介機構超過1000家,保險從業人員和代理人員超過200萬。短短二十五年,實現了多少代保險人的夢想和追求。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無疑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最好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可忽視另外一個指標:中國保險發展的基礎性資源遠遠沒有被開發,中國的保險市場被國際譽為“未開墾的處女地”。現有的8%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至少拉動保險業15個百分點的增長。銀行人民幣儲蓄余額13萬億中,至少有5萬億元有保險可以滿足的需求。中國的體制改革,沉積下來的巨大歷史欠帳,如養老、醫療、健康、意外等,保險都可以大有作為。這些保險的基礎性資源,吸引了眾多國際保險巨頭,他們利用WTO貿易協定原則,紛紛進入中國保險市場。中國保險業的經營者,應面對保險市場開放帶來的挑戰,發展中國的保險事業。可以這樣認識:這是一種民族責任,是中國保險人的一種發展機遇。保險市場轉型是保險經營者的抉擇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出現的諸多問題,是保險市場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和生命周期,保險也不列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粗放型的保險經營模式,以保險費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明顯不符保險業發展的時代特征。在解決了保險企業的生存矛盾之后,應該徹底轉變這種原始的經營模式和理念。因為當前保險市場上所表現的種種問題的根源都表明:現在的保險生產關系落后于保險業的發展,某些地方甚至阻礙保險業的發展。解決這一矛盾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實現保險市場的轉型。把現有的粗放型以保費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轉變為風險技術型的以效益為中心的保險經營模式。只有抓住了保險市場初級向比較高級市場轉型這一主要矛盾,現有市場上的種種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中國保險市場轉型,還應該充分注意到中國區域保險市場的差異。中國地大人多,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差別。明顯的級差經濟給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帶來不同質問題。保險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有直接的經濟要求,價值觀很強。要實現保險市場的科學發展,必須區分不同性質和不同階段的保險市場。這是市場轉型的一個基礎性要求。保險市場簡單可分為沿海較發達市場,內地欠發達市場和西部不發達市場。所以整個保險市場轉型,應該首先在沿海較發達市場開始,成熟后實現梯度轉移,這是一種科學發展態度,內部轉移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面對轉型、歷史責任、機遇與挑戰,保險經營者現在應該作出抉擇,正確看待暫時的困難,慢慢走出困境。要認清發展方向和目標,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實現保險市場的根本轉型。要用先進的保險理念,先進的保險技術,創新的保險服務,讓社會和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保險的風險保障,方能使中國的保險業市場快速紅火起來,確保健康、持續發展。

  

復旦大學保險研究所徐文虎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0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