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試驗鐵腕治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15:0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一場針對保險公司的監管風暴將要來臨。 作者:本刊記者 陳玉強/文 目前,保監會已向社會公布對中介機構的行政處罰結果,這是保監會鐵腕治市的一次試驗,其監管利劍最終指向的是保險公司。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袁力向本刊證實,保監會正嘗
在立法層面,《中國保監會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已于2005年三季度提交保監會主席辦公會,明確規定對于保險公司的行政處罰結果將向社會公布。同時,保監會提高了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指標。 中介“首當其沖” 11月10日,保監會公布了《2005年三季度保險中介機構行政處罰情況表》,這是保監會連續三個季度公布的對中介機構的行政處罰情況,且處罰的力度有日益加強的趨勢(見右表)。在公布的處罰情況中,保監會指出各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及對其的處罰結果,比如被吊銷許可證的廣州忠誠創展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罪名”是“非法向保險公司收取資金,財務、業務狀況不真實”。 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曝光保險中介機構的“家丑”,是保監會鐵腕治市的一次試驗。明年,保監會可能將把保險公司“家丑”向社會公布。 2004年保監會就醞釀向社會公布行政處罰結果,但中國保監會內部有兩派不同的意見,一派意見認為“家丑”只在業內公布,一派則認為應該向社會公布。保監會亦擔心公布處罰結果對于保險公司的負面影響,故而處于保險業邊緣地位的保險中介機構被先期推上了風口浪尖。 本刊獲悉,保監會公布“家丑”將有法可依,《中國保監會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已于2005年三季度提交保監會主席辦公會。該規定旨在規范中國保監會行政處罰的相關程序。其草案的第八十二條規定:“中國保監會或者派出機構應當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一個月內,將行政處罰決定的內容在中國保監會的網站上公布。” 6月24日,保監會發布的《2005年一季度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下稱“《報告》”)中首次公開,相關主管部門曾于2005年3月,對民生人壽、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3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監管談話,并發出了《整改通知》,要求這3家公司制定加強保險營銷隊伍管理、提高保險營銷隊伍持證率的具體方案,認真進行整改。 此次對保險公司“家丑”的曝光,仍是一次悄然的試驗,只在《報告》中提及,并沒有單獨進行公告,且曝光的只是邊緣的問題——營銷隊伍管理。而在償付能力這個關鍵的指標上,保監會沒有對外公告。 監管風暴將至 保監會對壽險公司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也讓財險公司不寒而栗。果不其然,2005年8月25日,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征求保險公司財產保險以及短期人身險業務最低償付能力額度修訂標準意見的函》(下稱《意見》),拉開了提高財險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標準的序幕。 《意見》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第四條做出重大調整,計算財險公司最低償付能力額度的兩項指標由“取最大值”變為了“兩項求和”,且“自留保費”和“近3年平均綜合賠款金額”這兩個指標提高較大,前者由原來的1億元變為50億元,后者由7000萬元變為25億元。 以2004年保費收入為例,14家中資財險公司中,只有中國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和天安保險5家保費收入在50億元以上,其余9家財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下,上海安信、永誠財產的保費收入甚至在1億元以下。而12家外資財險公司的情況更不樂觀,沒有1家的保費收入超過50億元,保費收入最高的美亞保險也不過4.7億元,其中8家的保費收入低于1億元。 一位保險分析師向本刊指出,保監會提高償付能力監管指標,對于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和中小保險公司存在擠壓。新公司開張,有一個較長的投入期,開始的5~8年都是虧損的。中小保險公司也需要不斷補充資本金,否則也將面臨監管壓力。 知情人士指出,保監會提高償付能力監管指標并不是要讓保險公司死,而是由于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隱藏的風險太大。原來的監管指標對大型保險公司基本上沒有什么意義。償付能力監管就是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上的問題,以爭取時間防止公司破產和實際償付時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雖然《意見》針對的主要是財險公司以及短期人身險業務,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保監會掀起償付能力監管風暴的表征。2005年1月,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保監會將進一步完善監管干預制度,對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適時采取強制分保、停止新業務、變賣資產等監管措施,促使其改善償付能力狀況。 標準普爾2003年的報告《中國快速增長的保險業亟需資本》指出,要達到合理的資本充足水平,中國大陸壽險業資本金缺口為150~200億元人民幣,非壽險業資本金缺口為70~100 億元人民幣。而非壽險業技術準備金與凈保費收入的比率約為64%,低于亞洲區其他國家的普遍水平。行業平均償付能力(所有者權益比凈保費收入)約33%,若要達到50%的水平,至少需要再注入100億元的資本金。 知情人士指出,由于盲目的擴張,中國保險業存在的巨額償付能力缺口,如果再不下重手監管,情況將不可控制,這是保監會下定決心掀起監管風暴的主要原因。 〉〉鏈 接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Solvency)是指其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保險公司必須具備足夠的償付能力,才能保障被保險人,增強投保人的信心。作為保險監管機關,如果保險業喪失償付能力,無論發生的原因如何,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償付能力監管分兩個層次:一是正常層次的監管,二是償付能力額度(Solvency Margin)監管。償付能力額度是償付能力監管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不是償付能力監管的全部內容。償付能力監管貫穿于保險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