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大眾保險退場 安聯曲線獨資美夢成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15:47 新浪財經 | |||||||||
阿蒙 俗話說,看人吃豆腐牙快。眾所周知,中國保險市場是座沉睡的金礦,幾年前許多企業就趨之若騖,大眾保險便是其中的淘金者之一。 日前,有消息稱中國人壽將從大眾保險現有大股東中的部分國有企業股東手中獲得可
目前,大眾保險有股東24家,注冊資本為4.2億元。作為大股東之一,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眾公用”,600635.SH),早在2001年就想從大眾保險中抽身,曾將公司持有的大眾保險9.53%的股權以5256.57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市北新技術投資公司,后因上報相關部門后沒有獲得批準,轉讓項目被撤銷,大眾公用今年8月以原價收回了股份。之所以要退出,是因為經營效益不盡如意。據悉,根據大眾保險2003年的損益表,當年承保利潤為-1.17億元(2002年承保利潤為2557萬元),投資虧損1573萬元(2002年投資收益1052萬元),總計虧損1.27億元,扣除所得稅之后,凈利潤虧損為1.28億元。 對于大眾保險來說,走下坡路也正是其擴張之時。近年,大眾保險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分支機構和人才儲備。根據統計,該公司已經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 福建五省開設了6家分公司,16家中心支公司及近百家縣支公司。大眾保險監事會文件透露, “(2003年)實現了業務快速增長,機構建設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完成了江浙滬的布點格局的基礎上跨出了走向全國的第一步”。但是“經營結果與年初預算存在較大的差距,應當引起公司高度重視的是:規模增長速度過快、內控管理呈現薄弱、險種結構不合理、成本控制缺乏力度、分支機構虧損仍在擴大等問題”。評論指出,快速擴張、基本完成長三角布局的大眾保險突然出現了1.3億元的巨額虧損——不僅保險業務巨額,投資業務也出現罕見的負收入。對于注冊資本金僅為4.2億元的大眾保險而言,這顯然是不能承受之痛。因此,這才有大眾保險股東們紛紛撤離,將孵了將近十年的“金蛋蛋”拱手讓給了中國人壽。中國人壽的介入,固然有其目的和打算,在此暫且不表。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此前,大眾保險大股東們就為“撒手”保險市場丟下了伏筆。10月12日,大眾保險成為首個退出合資保險公司的中方股東,合資公司安聯大眾保險要求變更股東的申請獲保監會正式批準。據悉,安聯大眾成立于1999年1月,合資雙方為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和大眾保險,分別占有51%和49%的股權,相對于大眾保險十分松散的股權結構,安聯保險擁有實質的決策權和經營權。按照常規,壽險公司有6-8年的預虧期,可是在已達6年的預虧之后,安聯大眾并沒有起色。2004年年報顯示,大眾保險虧損5000多萬元,其中,1800萬元的虧損來自其參股的安聯大眾,連止虧持平都沒能達到。由此,大眾保險不光上市夢破滅了,而且安聯大眾更是成了燒錢的“無底洞”。話說過來,若這個無底洞是安聯有意營造的,那么大眾不走也得走,即便有耐心還怕沒實力,況且大眾的股東們更是各懷凡胎呢! 一句話:一個人是條龍,兩個人是條蟲。大眾保險蹉跎歲月黯然引退,看來今后還會呈多米諾之勢,也算是看人吃豆腐牙快教訓罷。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接手大眾保險公司所持安聯大眾49%股權的主兒,竟為中信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事實上,中信信托也不是等閑之輩。中信信托的大東家是中信集團公司。中信擁有44家子公司(銀行),其中包括設在香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的子公司,中信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截至2004年底,中信公司總資產為7014.11億元;當年凈利潤為17.82億元。在此,中信信托只是中信集團的棋子之一。中信信托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于1988年3月5日。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中信信托重新登記,中信信托注冊資本金8億元人民幣。公司股東有兩家,分別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和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信托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接監管的三家全國性信托投資公司之一;是國內第一家金融控股試點公司旗下的金融信托機構;是資產質量優良、財務結構合理的信托投資公司。 話說回去,先前的一些實力遠不如中信信托的買家,在安聯強勢面前知趣退卻了,但從自身考量安聯為何能放心讓中信信托長驅直入呢?中信信托的進入,豈不對安聯強勢有撼動之嫌嗎? 應了那句老話:各打各的算盤。 作為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三家全國性信托投資公司之一,中信信托是國內受托規模較大的信托投資公司之一。截至去年底,中信信托總資產為10.4億元,凈利潤2660萬元。截至去年底,該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為85.05億元。據分析,保監會目前在研究保險資金通過信托模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信托公司和保險聯姻,即便是名義上的,其結果很可能有更多的實質內容。此次,中信信托接盤大眾股份,是不是期望以此作契機為今后業務搭個橋呢? 投桃報李,人之常情。 知情者透露,中信集團總公司曾經考慮先出這筆轉讓資金,等一兩年后再溢價出售。當時的思路是中信和實際購買人雙方事先說好,不管安聯大眾是虧是賺都要溢價出售。“溢價本身就是代持費用。如果中信出錢代持,要價就要比單純代持要高一些。” 而這次轉讓,據悉中信信托方面獲得的費用要遠少于集合資金信托1%的手續費。由此,也說明彼此心照不宣,雙方都看重今后的利益及其分享。一個疑問是,安聯大眾經過數年平穩發展,下一步應該在盈利有所突破了,大眾保險的股東們為何那樣輕易就將到手的分成送人了呢? 對此,安聯大眾首席執行官孟建安的一番表白最能說明問題。他說,“這是公司發展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股權變動的完成為我們提供了更快發展的機會,以增強我們對客戶的承諾,為客戶提供最好的保險產品和金融方案。”在此,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安聯集團管委會成員蔡德禮則表示,“我們非常高興中信信托成為我們新的合作伙伴,認同并參與我們在中國壽險市場的快速發展策略。這是我們實現目標的重要一步” 。有人斷言:“中信信托其實是個殼。”媒體揭露,中信信托入股安聯大眾,是屬于代持業務,只是收取少量手續費。那么,中信信托到底是為誰在“代持業務”呢?為安聯,還是為安聯關聯公司或近親呢? 一個事實非常明顯。中信信托的大東家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已經合資成立了信誠人壽,中信信托要是成為安聯合資壽險公司真正的業務伙伴,兩家合資壽險公司彼此的市場位置及關系也一定會叫讓大東家中信犯難。依照現行保險法,外資壽險公司進入中國必須以合資形式,而且合資比例不能超過50%,而安聯在安聯大眾的股份里占有51%股份,對合資公司來說已算是特例了。于此,安聯的獨資欲望早就昭然若揭,試想安聯能容忍中信信托來染指或指手畫腳嗎? 雖然如此、盡管這樣,德國安聯與中信信托、大眾保險以及背后的托托之間到底有什么交易卻依然是個啞謎。否則,大眾保險的眾股東們怎會心平氣和地出讓股份呢。令人稱絕的是,德國安聯在此既成就了曲線“獨資”,又披著合資外衣繼續享受既往政策,可謂一箭雙雕又美夢成真,也惹的其他洋佬們煞是羨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