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養老金缺口9萬億 誰為我們養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09:22 燕趙都市報

  一個不能老有所養的社會,注定讓人恐懼。世界銀行公布的一份報告預測:2001年到2075年間,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將可能達到9.15萬億元。有論者指出,十一五規劃及未來更長時間,解決好“誰來為我們養老”的難題乃重中之重。

  主打

  資金出路在何方?

  “任何一個變革都是痛苦的,但是長痛不如短痛,不能把問題遺留給后代!11月9日,高盛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RobertHomats在北京一個關于養老基金的論壇上如是說。此時,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剛剛結束他對中國養老問題的演講。“中國養老保險的資金壓力很大。”項懷誠說,增加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以及做實個人賬戶,均是可取之道,但關鍵要有足夠的財力。在他為解決中國養老難題開出的藥方背后,是一場牽動13億人口利益的變革。當發達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改革養老保障制度時,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尚處于初創階段。1997年,我國政府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一制度的最大困難在于,國有企業老職工沒有養老金儲蓄,參保企業和個人既要為自我養老積累資金,又要承擔老職工的繳費,負擔過于沉重。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各項繳費比例已高達40%,在亞洲地區僅次于新加坡。為維系這一制度的正常運轉,不得不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截至2004年底,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規模累計已達7400億元,而且每年還會以1000多億元的速度增加。為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近五年來,中央財政基本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補貼金額高達2093億元。往好了說,這說明政府重視社會保障;往壞了看,則是我國社會保障的巨大資金壓力。這些問題和挑戰,既有近憂,也有遠慮。解決這些問題,說到底,關鍵需要足夠的財力。

  轉型成本有多大?

  如果我們不能為正在來臨的挑戰提前做好準備,必將給我國初建不久的社會保障體系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危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個現實的難題是,離退休人數增長快于參加

養老保險人數的增長。包括4000多萬已退休人員在內,我國上年末的參保人數只有1.6億多人,僅占城鎮人口的30%左右,不及勞動力人口的15%,覆蓋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不止如此,2001年以來,在覆蓋的城鎮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職工中,參保人數平均增速為4.04%,已經低于離退休職工人數的平均增速6.64%。由于養老金的籌集主要依賴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這種現象必然影響養老金的供求關系。“我們也面臨這樣的困難和挑戰。”高盛全球投資副總裁RobertHomats對記者說,“在沒有做實的情況下,現有職工為別人支付養老成本,自己的福利會不會下降?從一個沒有做實的基金到做實的基金,原來的債務怎么辦?”他向記者坦言,沒有做實的系統非常可怕!艾F在繳費的工人支持了退休一代的工人,情況越來越惡化,醫療保障越來越差,退休工人越來越多,勞動力越來越少,太恐怖了!”情況必須改變。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很難解決這道難題。

  誰來支付轉型成本?

  “對一個負責任、有遠見的政府來說,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儲備當期財力,作為未來財力的補充,同時確定一個合理的繳費率,做實個人賬戶,并承擔國有企業的養老金債務。”如果把項懷誠的這項建議換算成數字,那就是中央政府將為養老體制轉型支付的數萬億成本。讓養老及個人賬戶由空賬變實賬,需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養老保險基金。專家表示,適量減持國有股是重要措施之一。這位專家說,“過去企業和職工沒有繳養老保險及其他

社會保險費用,職工工資水平也很低,那部分本來應當作為社會保險費用積累起來的資金,國家拿去搞建設了,于是出現缺口,所以,國家在財政上給予支持是合情合理的!卑l行社會保險債券也不失為一種途徑。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預測數據顯示,擴大征繳范圍是解決缺口問題的一種手段。我國一直努力擴大養老金的征繳面,對國有企業征繳養老金已基本覆蓋完成,今后將把征繳的重點轉向民營、私營等非公企業。此外,拓寬投資范圍,提高投資收益,讓養老基金保值增值,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案母锏臅r間不能太長,否則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弊詈,這位全球投資高手———高盛全球投資副總裁RobertHomats對記者說。(中國
證券
報)

  數字:誰制造了養老困局?

  老年化社會已經越走越近

  我國現在雖然還處于勞動力黃金時期,但60歲以上人口超過14%,65歲以上人口超過10%,按照國際社會標準,我們顯然已經跨進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30年前后,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總數約為4億左右,相當于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到2050年,60歲的老齡人口總數為4.5億,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為3.35億。

  公共養老覆蓋面僅為15%

  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占人口總數的15%,低于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的國際最低標準。就制度惠及主體的城鎮各類就業人員而言,現有的養老保障制度也僅僅覆蓋城鎮職工的55%。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養老,仍游離于社會化和共濟性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養老金收支出現巨大黑洞

  今年5月,世界銀行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1年到2075年間,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9.15萬億元。

  “養兒防老”心有余力不足

  “養兒防老”是國人樸素的心理傳統,然而,隨著“421家庭”的潮涌,希冀子女養老越來越不現實。這種倒金字塔結構,實在讓塔尖人不堪其重。而且,今天的人面臨的競爭異乎以往,教育、醫療、住房這“新三座大山”已使他們氣喘吁吁、舉步維艱。

  評論:假設與現實之間

  (默默)2001年到2075年間,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這是來自世界銀行的預測;而與此數字鮮明對照的是,到2050年左右,中國60歲的老齡人口總數將為4.5億,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為3.35億,換句話說,也就是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一面是養老金缺口的漸漸拉大,一面是老齡人數的節節攀升,這兩者逆向間的巨大斷裂不管是對我們每一個人,還是整個社會而言,都像是一個窒息得讓人難以呼吸的話題。在人的一生中,有幾件事是人人平等的,衰老就是其中之一。放眼世界,當今人口的老齡化都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而對于已經邁進銀發社會、并有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來說,這更是一個關乎改革全局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假如不能“老有所養”,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然而,數字是數字,現實是現實。我們更傾向于讓天文樣的數字停留在“自己嚇唬自己”的想像階段,或者只在某種程度上強化決策者的警醒意識而已。有專家指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養老金都普遍存在缺口,雖然中國存在著高達9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但只要有規劃地填補,并不會對國計民生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此而來,對于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則是基于這些假設的數據,如何建立長效的、合理的社保機制。問題是,這種合理的社保制度究竟是什么樣的?在制度轉型過程中,中國政府是否考慮了將支付的巨大成本?問題可以暫時無解,但我們尚知的現實則是,中國養老體制的轉型變革將注定面臨多重困境。同西方國家相比別具特色的,以養老保險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社保體制本身就起步晚、覆蓋面低,加之轉軌期相伴而生的退休人員超常態增多和歷史原因等都使這場變革愈加錯綜復雜,由此觸及的利益群體也敏感而棘手。如何劃分現收現付和個人賬戶的比例?如何使養老基金保值增值?如何解決進城農民工的養老問題以惠及更廣泛的人群等都是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難題。怎樣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做出一系列較優的抉擇,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對于決策者來說,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耐性。有業內人士稱,這個過程也許需要花費近3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簡單的,形而上的某某化的改革方式注定是不會成功的,更不會讓人民滿意。但這并不能闡發為變革可以緩行,相反,越早越好。因為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社會保障都是社會的“穩定器”、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和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而“老有所養”則是每一個生存的人的最基本的愿望,也是最基本的人性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任其發展,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可以試著探索,可以在變革過程中,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但卻堅信,社會主義的中國理應也能讓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福祉。因為,國富是為了民樂,是為了“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國計則當為民生。在“以人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滿懷期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